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


近日,第39届IALD国际照明设计大奖颁奖典礼在线上隆重举行。会上,共宣布了来自9个国家的22个获奖项目。其中,中国揽获了1个建筑照明设计的最高荣誉——光辉奖、4个卓越奖、5个优秀奖和2个特别奖,总共12个获奖项目,占据了半壁江山。

点击蓝字查看2022IALD获奖名单)

IALD国际照明设计大奖始创于1983年,是全球持续时间最长、最具权威性的照明设计奖项之一,被誉为照明设计界的“奥斯卡”。此次榜单一出,不少网友不禁感慨道:“再也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了!”


其实,从2018年前后开始,越来越多的照明设计师、照明设计项目便闪耀在世界照明设计的舞台上,如IES照明奖、美国MUSE缪斯设计奖、LDA伦敦设计奖等。他们凭借着出色的创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赢得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是一个非常欢欣鼓舞的新景象。


而在这种种荣誉里,我们也看见了中国新生照明设计力量的成长,一代年轻照明设计师的自信与风华。

中国照明设计力量快速生长的背后,其实离不开大国崛起的强力支撑。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为国内照明设计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的国家处在一个和平、繁盛、充满着激情与神话的创富时代,国内的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


据统计,2000-2021年,我国城镇化率由36.2%快速提高至64.7%。2008—2017年,国内基建投资一度保持着20%以上的高位增长。即便是增速回落的近三四年,每年用于基础建设设施方面的投资,仍高达9000亿-12万亿元左右。

每一条被翻新的街道,每一个快速扩容的城市,每一座桥梁、机场、地铁和高铁站,每一幢拔地而起的摩天大厦,都给了这个时代年轻的设计师们,无数实践、学习的机会。


这样的机会,放眼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欧美国家选择“躺平”,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状态,这种对比,显得更强烈了。


就如体育赛事,金牌的多寡,并不能代表整个国民的体育素质水平。揽获几项国际照明设计大奖,虽然说明国内已有一批出色的照明设计师,其实力已不输国外同行,但国内整体的照明设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


光是空间的灵魂。建筑业的繁荣,LED照明时代的到来,使得照明设计市场需求井喷,专业人才短缺。近年来,尽管照明设计的从业人数大为增加,但设计水平却参差不齐。


方方就职于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她和团队的观樾台浮力公园示范区项目,荣获了此次IALD国际照明设计的“特别奖”。在采访中,她就谈到,“公司在招聘时,想要招到一个专业的照明设计师,还是比较难的。”

在方方看来,照明设计行业目前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而照明设计师,不仅要懂照明,懂软件,还要懂建筑学、室内设计和软装等各门类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懂审美,有良好的文化沉淀,以及大量的实战练习。


“文化并不等于文凭,审美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了设计师很多的项目机会,但也让人在项目的打磨上缺乏足够的耐心。”方方说道。


上海艾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的观音圣坛照明项目,荣获此次IALD国际照明设计“卓越奖”。其总经理兼照明设计总监汪建平则表示,随着光在空间氛围营造中的作用越发突显,许多人加入照明设计的队伍。

然而,因为缺乏专业知识的积累,有的作品是失败的。例如在城市夜景亮化这块,很多人把酷炫的舞台灯光效果等直接嫁接到户外,由此造成光污染等问题。


“整个设计过亮,没有很好地进行色彩控制,缺乏光影的层次感,也没有展现建筑的美感。这样的项目,也可能只是一时热闹,不能长久留住客流……”

在汪建平看来,要想做好照明设计,必须对空间、场景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它是多种技艺的结合,更是基于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洞察。


“这些年来,国内照明设计师得到了很多训练机会,成长很快,但仍需以更谦虚的态度,学习先进的设计手法,提高艺术修养,创造出更多惊艳、完美的作品。”汪建平说道。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盛大召开。这被认为是大国崛起的一个标志性时刻。


据了解,为筹备奥运会,北京市投资了2800亿元,64%被运用于基础设施。这里也成为众多国外建筑师创意的试验场。特别是那些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大神们,都在这座古老的东方城市留下了自己的杰作: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央视大楼等等。


而10多年过去,华夏九州,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力量出现在众多国际性、地标性的建筑中。


站在时间的河流上,那么未来,我们又将去向何处?时代给我们的新使命又是什么呢?


在阐述这个问题前,让我们来看看这次获奖的两个项目:观樾台浮力公园示范区与观音圣坛。


观樾台坐落在福建龙岩的紫金山,周围风光秀美。浮力公园示范区地处平缓的半山坡上,是一栋白色的精巧建筑。流畅优美的线条微微上扬,大量透明玻璃组成幕墙立面,整个建筑流动着一种轻盈的质感。当夜幕降临,柔和的灯光透出来,更如蝶翼漂浮于云烟雾霭之间……

这个项目之所以获得“特别奖”,其新意,或者说最大的难点在于充分地利用了透明玻璃材质的特点,将室内照明与户外照明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整座建筑有一种漂浮、渗透之感。而这离不开大量细节的匠心雕琢。


而位于宁波舟山的观音圣坛,则有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特色和审美韵味。“美是没有国界,不分种族的。也许,西方的评委们,不信佛,甚至没怎么接触佛教文化,但我们用好的灯光,将宗教的文化力量展现出来,也一定可以对人产生一种直抵内心、震撼灵识的作用……”项目主理人汪建平如此说道。

从这两个小小的案例可以看出,国内的优秀照明设计师们在创意、照明手法、审美水平、匠心工艺等已颇为熟练和不凡,接下来要做的则是建立我们自己的标准体系,向世界输出我们创意、设计、文化和东方式审美意趣。


bpi照明设计公司在此次IALD国际照明设计大奖上揽获卓越奖、光明奖、特别奖等四项殊荣。

在采访中,其执行董事兼中国区总经理田鑫谈道:“目前,国内的许多设计,如建筑设计、照明设计等都是基于国外的设计体系。而随着国内年轻一代设计师的成长,未来我们能否建立自己本土的设计逻辑和价值体系?在国际照明设计舞台上,掌握更多的话语权?

这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汪建平曾担心民间的评选会否受政治因素的干扰,但2020年,公司的尼山圣境大学堂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儒家文化项目,依然获得了IES室内照明设计“卓越奖”。这让他看到了国际同行开放、包容、专业的精神和信仰。


“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总部在美国芝加哥。这次评委仍然是向全球征求设计作品,从标准出发,从项目本身出发,做出公开、公正的评选。目前,国内的灯光培训和设计大赛很多,但还没有一个国际性的照明设计大奖。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举办国际性的照明设计大赛,也应抱持这种开放性、包容的胸怀,以专业论高低,以对美的追求为标准……”汪建平说道。


“那中国的照明设计要达到制定标准、占领话语权制高点的位置,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笔者问道。


“也许,起码一代人的时间吧。”汪建平略微思索,给了一个谨慎的回答。



栏目 | 云知光-光芒
作者|有匪君子 编辑|周静雯
图片来源 | IALD官网、摄图网


*本文为云知光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光芒 | 疫情下照明行业的生存剪影:抉择、改变与突围

2022:活下去,剩者为王

2022 IALD国际照明设计大奖重磅发布!12个中国项目实力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