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英尺高空的梦想】


开始码这段文字的时候,正值北京世园会开幕,微信朋友圈里早已被刷屏:欧普、雷士双雄争艳,得邦照明、罗莱迪思等各领风骚……景观、文旅、智能这些热得烫手的字眼映照着行业又一轮烈焰烹油般的喧腾热闹。而我,却在一盏清茶缭绕的雾气里打捞着这个产业有些遥远而模糊的过往。

有人说,凡事都应向前看。大国崛起的盛世里,照明作为为数不多傲视全球的产业,那光明而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更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研究。

也有人说,情怀是奢侈的。没有商业收入,梦想何以支撑?

还有人说,这是一件颇为费力、辛苦的事情。四十年的历史,世情反转无常,故事错综复杂,纤纤弱质女流,何以完成如此磅礴而浩大的叙述?

……

有心想整理这个照明史,缘起于2016年8月,广州飞上海那三万英尺的高空。

很清楚地记得,那是欧普上市敲钟的前一天深夜。

飞机缓缓地从白云机场起飞,墨蓝墨蓝的天幕下,让你感受到一种宇宙时空的广袤与深邃。

头发早已泛白的陈燕生理事长坐在我的身边。出于媒体记者的职业性习惯,我向他请教关于欧普上市、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而后话题又跳跃到他的个人从业经历上。

“我1994年就进入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了。窦秘更早,还参与了协会早期的筹备。”

“当时为什么会选择照明行业呢?”我问道。

“1992年,我在国家轻工部科技发展司上班。当时,部里有个节能科技一条龙的项目,下含10个产业,比如节能冰箱、节能彩电、节能电光源等。电光源这块没人主动去,我毛遂自荐。去了之后,发现这个产业发展很快。1988年,整个行业出口额才1亿美元。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口均以两位数增长。到1998年达20亿美元,2015年已达450亿美元。”

陈理事长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曾在陕西插队。那时,自小在皇城根脚下长大的他,第一次亲眼见到农村贫困的真实面貌,切身感受到这个国家的辽阔、伟大与苦难。

“1972年,周恩来陪越南总理到延安。没想到,那么多年过去了,延安还是那么苦……”

娓娓讲述的故事里,我渐渐咂摸出老人家在见到国内产业兴旺发展之后的欣喜心境。第二天,欧普上市。华堂生辉,高朋满座,王耀海、马秀慧在台上深情致辞。我轻晃着手中的高脚酒杯,光影迷离摇曳,历史的昨天与今天,深深浅浅地交错:老一辈照明人奋力开拓,为今天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年轻一代的照明人意气风发,恣意畅想未来。

照明是个并不惹人关注的行业,整个市场规模盘子并不算大。历来财经媒体研究互联网、房地产、家电等行业及品牌的文章足可以充栋,但关于照明的却寥寥。然而,这个行业一样精彩:三教九流,阴谋与阳谋,巅峰与翻转,迟暮与重生,它有着商业世界里的每一幕剧情,一切的人生如戏!

于是,我想记录这个行业。荣辱兴衰,悲喜浮沉,得意与失意,以及背后的哲思与传承。

当然,这个创作任务非常艰巨:采编的难度,个人视角的局限,对庞杂资料的驾驭能力,时间和精力的分散……不过,我想,不管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不管会遇到多少难题,都应该坚持把这件事情尽最大努力做好。

因为,它有意义。

也许一年半载,也许三年、五年。没关系,保持创作的初心和纯粹,不要急,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