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在昏暗的路灯下,慢悠悠的走着,看着自己的影子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恍惚间会忘记时间和自己身处何地。
不只我们,那些总是比我们更敏感的诗人和艺术家们,早就有了对影子的兴趣和认知,早在古罗马时期,诗人贺拉斯就曾清醒的写下那句著名的“我们只不过是尘土和影子”。
而相比直接的光,含蓄的东方艺术家们,似乎天生对影更为敏感。
影子中最动人的基因总能被他们提取,然后融进自己的感知,进行美妙的创作。
01
Kumi Yamashita
山下工美
生于日本,十六岁从日本到美国,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上住了一年多后,便展开了旅行学习的生涯。她先后在佛罗伦萨的美术学院、西雅图考尼什艺术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学习,完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的课程。毕业后至今,一直在纽约生活和创作。
被美国艺术网站“My Modern Met”评为21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前卫艺术家之一。
Chair
Kumi Yamashita 通过使用各种看似普通的物品和光线创造出的阴影艺术往往让人惊艳。她喜爱观摩光影的无穷变幻,也不断质疑着万物的永恒和短暂。
“我用光来雕刻阴影,有时也用阴影来雕刻光线,但两者的功能本质上是相同的。”
——Kumi Yamashita
对她来说,光影是生活的另一个维度,或许它是比拥有更真实的东西。
Seated Figure
Lovers
Clouds
她的许多作品都透出了她对于僵硬化定义的厌恶,和对人类认知方式的思考。光影系列则持续探讨了“知识的可靠性及永久性”。
人们印象深刻的是1995年她创造了一个雕刻的感叹号,在墙上却投射出了问号的影子。她用巧思向我们揭示了事物的多样性,也让观众发现了人类对事物认知的匮乏。
我们在没有光和线索的情况下,已在心里预设了一个可能看到的形象,但你期待的足以解释你见到的吗?影子在何种情况下才是真实的?留在观众心里的是漫长的沉思。
02
梁贺 LEGO
与光共舞 创始人 & CEO,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跨界设计师,《光头仔》系列漫画作者。
我和你,记忆的碎片
↘
有一天,梁贺随手拿起剪刀,在很多印着他名字的旧名片上,剪下两个小图形抓在手里,拿起手电筒一照,墙上就出现了一只老象L和在悬崖边结满果实波巴布树的影子。
由此引出了老象L和波巴布树的故事,于是某些支离破碎的记忆成为激发他创作的灵感。
“记忆的奇妙之处,在于你越是企图描述它的具体,它越发朦胧而支离破碎。而我们,就像坐在时光列车上飞快驶过一站站风景,阳光很好,透过些什么洒进车窗,落在我们脸上,斑斑驳驳地跳动。”
——LEGO梁贺
为了纪念逝去的时光,梁贺创作了作品「我和你记忆的碎片」,这件作品最终荣膺 2014 年“建筑与光”「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节亮点奖。
观者身处盒子中观看另一个盒子,盒子四面不时闪过一些零碎的场景。这些场景记录了作者和太太从相识到相知记忆中不同的零碎场景。
一幕幕影子构成的场景混杂着各色声音的播放,像一段歌颂俗世,呢喃的梵音。
03
Kyota Takahashi
高桥恭太
1970年出生在日本京都。1995年在京都市立艺术大学完成了研究生课程。他在日本和国外担任包括灯光和电影的公共投影,装置艺术,表演等代理。
作品曾在东京站100年,京都的NIJO-JO城堡,十和田艺术中心等地展出。他还开展了许多参与性艺术项目。
Roomer
Kyota Takahashi 创作呈现过许多大型投影作品,早年以人影创作的《roomer series》似乎更有看头。
光与影的同步与偏离,演绎出的画面仿佛在空间里作诗。毫无疑问,Kyota 试图借影的呈现探索真实的空间与虚幻的影带给人的微妙体验。
Roomer hotel
“stay with art 2007”HOTEL T'POINT,大阪
阴影不仅仅是暗示感知世界之外的东西的存在。它是一种极好的空间现象,表示着阴影相对于光源的位置和距离。
在不同的展览空间里,有舞者、跑步者的黑色剪影,有些也可能是同步的图像,他们侵入了光框架的内部,然后又离开了框架。
灯光闪烁间,我们看到的只是虚幻的影子在真实空间中的四处奔波。
Roomer blue
第五届国际媒体艺术双年展
Media City Seoul
MATSUO MEGUMI + VOICE GALLERY pfs/w,
京都个展
04
刘洋
知名灯光艺术家、灯光设计师、与光共舞合伙人、首席创意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产品专业。
悉尼灯光节参展艺术家,获评2019最受欢迎装置作品、北京2008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主创设计师、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所设计总监、曾参与北京奥运、APEC等重要盛事灯光设计规划、全球照明设计最高奖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奖卓越奖获得者。
Your Shadow
艺术家刘洋表现影的方式也十分细腻,灯光艺术装置「Your Shadow」位于上海得丘礼享谷文创园中的之间咖啡·C CAFE一层空间。
屏幕上,色彩层次每时每刻都在流动,变化丰富,朦胧行走的人影,奔跑的路人,还有来自海洋中的鲸鱼的剪影......配合音乐,温暖又安宁。
影子是美丽的,它存在于我们周围,又时常被我们忽略。光让我们看到它的形态,即使它本身是黯淡的,但周围的色彩是丰富的,这本身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妙。
意大利人眼中的影,似乎是明朗愉悦的,这点与他们与生俱来的乐观天性不无关联,我们从艺术家 Simone Marino 的手影作品中也可以瞥见一二。
05
Simone Marino
又名 Mago Frisco,意大利手影表演艺术家、与光共舞签约艺术家。
他对魔术充满热情,同时又拥有电影和舞台艺术学习经历,这都为他将手影表演作为自己职业打下了基础。
在他的表演中,除了魔术,手影艺术深受中国皮影戏的影响,而画面中的一些故事则往往取材于他在全球旅行经历中那些让人难以置信的画面和体验。
Simone 常去世界各地旅游,所以山川湖海的美景和事物,都成了他的创作灵感。
在他的作品里,不仅有“猫”、“鸟”、“鹿”等动物,还有充满幻想主题的“外星人”、“哈利·波特,这些都离不开他对生活中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
前不久, 与艺术家梁贺的灯光艺术装置《西蒙来不了,光头仔来了》(Simone can‘t come,but his shadow does.),完成了在设计上海的首次展出,其中的手影就是来自他的部分作品。
除了给人神秘愉悦的观感 ,Simone 表演中还带有一丝 drama,这种 drama 也延续至了他最新的手影作品,是和艺术家吕谦“猫 GATO”合作的特别版本。
"GATO" Simone(西蒙)特别版
同样是影,来自爱沙尼亚的艺术家夫妇 Varvara Guljajeva & Mar Cane t二人则选择了另一种表达方式。
06
Varvara & Mar
新媒体艺术组合、与光共舞合作艺术组合、爱沙尼亚艺术家协会成员。
Varvara 来自于爱沙尼亚,Mar来自巴塞罗那,夫妻二人的作品曾先后在纽约MAD、利物浦FACT、巴塞罗那Santa Monica、伦敦Barbican、雅典Onassis文化中心、林茨Ars电子博物馆、斯洛文尼亚Maribor City Gallery等地展出。
We are the cloulds
Varvara & Mar 去年在爱沙尼亚的街道,用互动技术和投影将人影呈现于建筑之上,表面上看,它是一件顽皮的、诗意的、想象的、充满希望的作品。
实际上艺术家想借此谈论的是,在高度数字化的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脆弱的、受控的、在“云中”的社会。
有时是云,有时又是人影,在这个一切公开和透明的时代,我们就像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的云,有时会有短暂的交集,但终究是分离。
我们也不过是时代里最卑微的尘土和时常被忽略的影子。
(文章来源:与光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