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提到“空间感知”,很多人不甚了了,觉得无非就是对于一个空间功能的判断,但是空间除了具备实用性,其背后的情感价值同样值得深挖,对于设计师来说,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作品才更能打动人。
本文节选自bpi创办人霍华德·布兰德斯登的作品《学会观察:光的故事》,这里他将以博物馆作为方向阐述如何提升设计师的空间感知力,细细品读,相信你一定能够在他的娓娓道来中获得一些真挚的感悟。
霍华德·布兰德斯登(Howard Brandston)
Brandston Partnership Inc. (BPI) 创办人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阿基米德
博物馆
在大多数时候,和谐等同于美。无论是音乐、 雕塑、绘画还是大自然本身,和谐总是人们得到的最终结果。流动的要素,包括韵律、平衡、对称/非对称和透视等,都是影响整体和谐的因素。
在实现内在和谐与美的过程中,创意照明可大量借鉴大自然和艺术。例如,博物馆是人类及其所处世界的记录和展示。即使是最痴迷的艺术爱好者,钻入迷宫般的走廊,在统一而单调的灯光下穿行,同样也会对博物馆产生疲劳。
▲图源:网络
正如美妙的交响乐必须仔细构思和演奏,设计博物馆时也应特别留意存放艺术品的物理环境。此类设计不仅要考虑所展作品的保存,还要顾及观看展品的游客,以及空间、光线和物体的和谐交融。感知艺术依靠的是光线,照明质量、数量和焦点之间的对比决定着空间的刺激感或疲劳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源:网络
空间的多样性也同等重要:房间的形状、大小及其与邻近房间的关系,决定着参观者是走马观花,还是静静品鉴。人们期待的是一种刺激性体验。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遥远的过去竟能启迪我们的现在和未来。“这些天,纽约最热门的演出既不是《吉屋出租》或《狮子王》,也不是百老汇表演的任何节目,而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经过重新装修和照明设计的化石馆。这次展览适逢博物馆建立125 周年,每一天都是人满为患,而雷克斯霸王龙无疑是成了最大的明星。”
读到这样的开场白,你不会想到它出自bpi 照明设计公司于1999 年发表的有关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一篇报告——《照明和阴影控制节能研究》。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化石馆,纽约市。© SCOTT FRANCES/ESTO.
这项研究于1992 年至1999 年进行,涉及博物馆的5 号、9 号和13 号化石馆。这个项目的本意是节约能源,却收获了更丰硕的成果:它从全面的视角看待问题——由内及外,而非由外及内——找到了技术和空间精神之间的平衡。它的奥妙在于,“观察”需要做什么,进而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的方法是不仅要关注展品的照明,而且要考虑前来参观的游客——让他们感到兴奋!每天都有很多孩子乘坐校车集体到馆参观,他们像电动老鼠一样在化石骨架之间东奔西跑,在展馆内来回穿梭——这就是我们灵感迸发的源泉。
在实现目标的同时,我们也应尊重建筑师波普最初的照明设计,他的初衷是保持较低的亮度级,也就是全部采用白炽灯。这似乎有悖于当前节能的宗旨,对吧?等着瞧。
想象一下20 世纪50 年代的装修风格:窗户被砖封住,作装饰的顶棚被换成了吸声瓦,荧光灯取代了优雅的吊灯和壁灯——基本上毫无美感可言。尽管如此,化石馆仍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数百万的学生、博物馆爱好者、学者和外地游客。
纽约市的“侏罗纪公园”一直不乏吸引力,但它的周边设计却配不上那宏伟馆藏。在最近的修复工程中,我们向每个参观者传达“身临其境”的感觉——重新打造的空间和氛围能让人们真正想象到,当这类史前生物在地球上阔步时,所有的一切都在随之颤栗。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类和恐龙从未共存过,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他们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就是同处一室。
为了实现这一“错觉”,我们希望将昔日和现今的最佳特点相结合——再现19 世纪展览馆的宏伟,同时利用包括自然光和人工光在内的最先进照明控制技术,增强博物馆参观者的体验。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种集学习、美感、环境感受和吸引观众于一体的展览。简而言之,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人们喜欢并愿意再次参观的空间。这就是生产力的本质。它也明确展现了良好的节能优化设计方法。因此可以稍微委婉地这样说,当我们迈向21 世纪时,这些史前化石最终以某种方式改善了我们的空气质量和当前环境。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廖翎
上述的成果造就了最重要、最受欢迎的博物馆,在所有博物馆的历史上独树一帜。能源示范研究的技术成果也配得上类似的称赞。
创造性地运用照明是化石馆大获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在此使用了组合的方法,将过去与少许的现代元素融为一体。幸运的是,我们从博物馆的地下室发现了一些原来的吊灯,这样在制造替代品时便能融入一些博物馆的历史感,而不是对原物照搬照抄。窗户上的砖块被拆了下来,恢复了原先的开窗布局,射入展馆的日光也减少了白天的照明需要。当然,日光也增强了“身临其境”体验的逼真度。
随着将复制的吊灯和壁灯挂回原处,将打开的窗户用作日光的来源,再增加几盏重点投光灯和一些日光与人工光的调光控制系统,20 世纪的照明系统便由此打造而成。
阳光穿过远古骨架照进馆内,此景重现了过去的历史,令人们感慨万千。采用自动化的照明及遮阳控制系统,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光和天光,还能通过人工照明强度的设置,营造参观者观看不同展品的氛围。
如此一来,我们采用了远低于北美照明工程学会推荐的照度。从节约金钱和能源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降低了深夜和白天的照度。
通过照明控制系统对日光和人工光的调节使用,每个展馆在博物馆整个开放时间的照度能平均保持在5 至20 英尺烛光之间。这样,三个展馆的电能消耗和成本都平均降低了50%左右,每年可节省能源成本逾1.4 万美元。只是让化石重生就有这样的成果还不赖,而且只做了有意义的事情。
书籍的正文中关于空间感知的部分,霍华德·布兰德斯登还从办公空间、城市照明规划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提升设计师的空间感知力,同样值得精读细品,建议大家可以到他的作品《学会观察:光的故事》完整品读。
这本书凝结了霍华德·布兰德斯登60多年照明设计经验,全书贯穿了照明设计全流程与体系,是资深照明设计师不可多得的进阶宝典,由行业专业大咖老师翻译,专业名词无缝衔接。
福利
7月8日起购买《学会观察·光的故事》
前50名下单
即加送最新一期《eLicht云知光》刊物一本!
作者:霍华德·布兰德斯登
文章来源:霍华德·布兰德斯登-《学会观察:光的故事》
本文为云知光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