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建筑界,有这么一对神奇的组合:他们都是1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伊东丰雄的得意弟子。她是日本知名的女建筑师,建筑风格深受伊东丰雄的影响;他出身于建筑师家,叔叔西泽文隆在庭院设计、大哥西泽大良在住宅设计中都颇有名气,而他更是青出于蓝。他们成为建筑界合作持久的黄金搭档,最佳CP。他们就是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
1987年,妹岛离开了工作了6年的伊东丰雄事务所,自立门户。偶尔还会回去看看伊东丰雄的妹岛也在拜访中慢慢认识了新来伊东丰雄事务所的西泽。由于伊东事务所人员已经接近饱和,要想随时随地和伊东本人交流几乎机会渺茫,而妹岛则是当时的后起之秀,已能独当一面。所以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初,西泽选择了追随妹岛。五年之后,他们成立了SANAA。
“很多老日本建筑师完全误解了我们,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很感性的建筑师,而西泽立卫逻辑性很强,尽管我常(被)常(迫)承认这一点。”
妹岛和世
对此,西泽立卫表示:
妹岛和世是我知道的最勇敢的人,想与她合作设计的人都必须勇敢。她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是一个空想家,她的所想都是合理存在的,我们觉得这点令人惊奇。”
西泽立卫
SANAA 组合中的S代表妹岛和世( Sejima Kazuyo), N代表西泽立卫(Nishizawa Ryūe),而A则寓意员工。2004年,他们合作设计出的金泽21世纪美术馆赢得了当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金狮奖;2010年,两人又荣获象征建筑学最高荣誉的普利兹克奖。
他们既相互合作又保持独立,除了SANAA之外,他们都有独立的工作室,带领着各自进行的项目。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能独扛大旗,在合作项目中又能相互配合。他们之间相互平等,但在讨论中一个思维感性飘逸,一个维持理性分析,才使得建筑在从创新之余又不显得过于取巧。正是这样平等而辩证的合作模式,他们成为了不可代替的黄金组合。
妹岛始终没有忘记创造公共活动场地的职责。开放式的空间规划、 大量透明材料的使用使得人们之间的阻隔更少。她认为公共场所应该是开放包容的,空间应该友善,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自由对话,没有隔阂。
“无论是博物馆也好,还是美术馆,所有的公共场所都应该如同一个街心公园。”妹岛和世如是说。
深受伊东丰雄建筑的不确定性的影响,SANAA中尤其是妹岛的建筑风格简约,冷静,精致,以及有着欲言又止的暧昧。他们的作品带有“穿透性”的风格,大量的玻璃材质作为外墙材料,让建筑看起来透薄而轻盈。
金泽21世纪美术馆
“建筑是一个人与城市沟通的媒介”,这是妹岛和世的建筑哲学,所以 SANAA 便在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中将这个理念发挥到极致。
我们印象中的美术馆,宁静而远离喧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但是曲高和寡,不利于拉进人与艺术的距离。金泽21世纪美术馆则不然,它有趣,生动又离奇。这个美术馆的理念也是希望任何人任何时候都能方便到达,实现交流与艺术体验的公园式设计。
整座建筑是美术馆设计中少有的圆形,同时也采用 SANAA 喜爱的透明玻璃材质充当外墙,并充分考虑了自然光从顶部的投射。
建筑没有明确的边界,空间没有主次之分,消除了明确的分区,甚至整座美术馆的入口也没有所谓的正门或者侧门,人们在同一层中的活动开放性均等,以获得更高的自由度和多样的活动体验。空间的均质化并不意味着单调与乏味,而是突出“人”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在夜晚,整座建筑变得不同寻常:弧形玻璃外墙中透露出晶莹的光线,屋顶上均匀的光线从透明的天窗散射而出,在一片宁静的黑暗中克制而轻盈地闪耀着,宛如外星飞碟。
要进入到美术馆,就要从这一片草地的小径经过,同时也让我们能更好地由远及近地观赏整个美术馆的外部。
我们在外部可以看到,整个建筑显现出扁平化的特征。墙体的透薄,光的大量承托,使人感到建筑的轻盈与漂浮。
灯光从大面积的玻璃墙内部透射出来,使得内部人员的活动从外面一览无遗。
模糊了“内”与“外”的分区,只是用灯光划分的区域,而不用建筑硬件的分隔,使得夜间的美术馆也充满着SANAA建筑“暧昧”的格调。
仅仅是简单的点光源造成的明暗效果,就可以造成空间上的错落感,营造出空间的深度与立体感。
一般来说,展馆为了突出展览品,基础用光方面是非常克制的,诺大的展厅用的是嵌入式射灯,只需要满足基础照明即可。我们知道环境照度越高,人的心理就越容易受到影响,变得亢奋,而美术馆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人沉下心来静静观赏艺术展作品,所以偏暗的灯光有利于静心沉浸在美好的艺术氛围中。
长长的过道,可以通往不同的房间。我们注意到,这里的过道都是照度比较低的,这同样是为了我们能在较暗的环境中能释放出更多真实的自我,感受自己内心的世界。
而展馆中最有名的当属艺术家林德罗•厄利什的得意之作《The Swimming Pool》,虚幻之池。从表层看,只是个普通水池,在这简洁的场地中呈现波澜不惊的一面。
上层装了清澈的池水,而下层则是蓝色的展室。行走在其中,一把扶梯连贯了水池与展室,一时难以辨别空间的虚实。
采光方面,在白天,SANAA尽可能地采用自然光照亮内部。大面积的玻璃立面,打通的天面,尽可能利用日光的高显色性,来还原馆内展品的原本面貌。
将建筑打造得如此通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 SANAA 非常注重自然光对馆内氛围的塑造。夕照下,光谱中柔和的长波将植物、廊柱的影子映在浅白的墙上,有种日式淡淡的伤感之美。
这样透明的玻璃材质,一眼看透内部,能让我们觉得这美术馆是简洁的,穿透的,可以捕捉的,人与万物距离就在此刻得以消融。
该美术馆在即将完工之时就获得了当年的2004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这让SANAA又一次赢得了世人的目光。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洛德·帕伦博所如是评论:“他们的建筑风格,纤细而有力,确定而柔韧,巧妙但不过分;他们创作的建筑物,成功地与周边环境,及环境中的活动结合在一起,从而营造出一种饱满的感觉及体验上的丰富性:他们非凡的建筑语言,来自他们的协作过程,这个过程独一无二而又激动人心。”
代表作品
他们的作品,简单,但是却不那么容易被理解,比起传统那厚实的钢筋水泥建筑,他们的建筑更注重人与空间的关系。他们更注重思考空间分割对人关系的阻断的影响。所以SANAA一直在尝试超越过去建筑给人们带来的刻板印象,建筑也可以很轻盈,也可以是灵活多变的。
白色的顶部恰到好处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整个咖啡馆简洁而通透,给人以纯粹的享受。
▲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劳力士学习中心
(洛桑/瑞士/2010 年)
▲建筑达到2万多平方,单层而且连续的流通空间为学生们提供了13个不同功能的场地,满足不同的活动需要。
▲内透光赋予整“片”建筑漂浮的视觉景观,间接照明也使得建筑的流动走势更加均匀。
受到伊东丰雄建筑理念的影响,妹岛和西泽的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不确定性。不一定要流传后世而不朽,只需要服务于我们当下的时刻,活在当下就达到构造目的了。每个人都是信息碎片化时代洪流中的小小碎片,转瞬即逝。人逐渐失去对场所的归属和记忆后,生活方式也变得不可预测。既然一万年太久,那么只争朝夕也是当代人类精神的另一种觉醒。故此,他们所表现出的轻盈而飘逸,连续而不确定,正是反映着这时代精神的变化。
他们的建筑风格有别于西方的解构,被称为日本式解构。日本传统建筑一直延续的是东方的木构架体系,所以墙体一直不承担承重的角色,可以将内透光的照明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结合他们建筑那轻巧、透光、简洁、开放的特点,与传统西方建筑庞大幽暗和繁复华丽区别开来,带有强烈的日式后现代风格。
而对于中国的建筑与照明来说,在妹岛看来,风格的缺失是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常被诟病的问题之一。所以她鼓励中国本土设计师,尤其是年轻设计师要尝试表达自己,大胆将中式建筑的精神融入到设计中,要有民族的自信与底气。
那么,问题来了,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在生活中也是不是一对CP呢?
友情提醒一下,要是在SANAA建筑事务所八卦这个问题,可是很危险的。
编辑 | 美娥
内容来源|云知光照明微课堂
图片来源|网络
投稿/合作|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