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ArchDaily(ID:ArchDailyChina)
行走于阡陌小巷,青砖旧瓦,树影斑驳,踩着复刻历史痕迹的灰黑色的石板路,再缓缓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潮来到澳门路转角,便是石丐所在。石丐是一间位于三坊七巷的茶铺,虽然身处中心地带,但却像世外桃源一样偏安一隅,波澜不惊地细数着悠闲的慢时光。
站在茶铺的门口,能够感受到传统铺子的古韵,但这种历久弥新的气韵,已不再是庄严肃静,而是恰如其分地融入了当代的生活气息,重新梳理传统与现代、人与空间的关系。
▲改造后分析图
此案,我们对空间结构进行了改造,房子一、二楼原来是无交集的独立空间,过于封闭;打通二层楼板后,人站在入口处即可窥探上层的些许风景又不可见全貌,隐与现之间展现传统建筑的美感。而站在二楼俯瞰一楼,又是完全不同的风景,望着往来的客流,给静谧的环境增添几分生气。两侧的茶窖将不同功能的上、下层空间自然生动地连接起来,并缓缓地延伸至屋顶,一气呵成,提升了整个空间的纵深感。
屋顶是改造过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房子原结构是单一的斜面顶,在这基础上通过解构、重组元素,进行再次搭建,使得它兼具江南房舍的外型与神韵;而悬置中央不可破坏的消防主管正是灵感来源,经过改造化身房梁,从原有的棘手问题转为点睛之笔,毫无违和地融于空间,化为一体。整个原木结构贯穿空间,以其强烈的仪式感,升华了整个铺子的气场,使人们在古韵静谧的空间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通往二层的路径处理,可以说十分人性化。原有的室内规划没有开辟直达二楼的路,人需要步行至室外,从房子西墙外的楼梯上楼;改造后,通往二楼的路径隐于奇石右侧,倘若上前寻觅,只能看到一道光源并藏于扶手之下,诱导人拾级而上探寻秘境,阶梯狭窄别有趣味,巧妙地为二楼景象埋下伏笔。
▲一层平面图
二楼规划了2个vip茶厢、一个交流区以满足铺子的日常使用。值得一提的是交流区通过局部关系的微调被处理成一个弹性使用的多功能空间,抬高处理的榻榻米可作茶道分享,也可与前方空间合并作为活动区,访者无需拘束,随着琴声席地而坐、随性而谈,略有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感觉。
闲暇时刻,北边墙面投放特制影像,画面中剔透的水滴自上而下跌落打破水面的平静,翦起一道道波纹,声响轻盈如春燕呢喃,似蟋蟀低吟,置身其中,仿佛在窥探人生的奥秘。
茶窖与茶厢之间彼此分离又相互交融。茶厢南面临窗,自然光流窜进室内,经过宣纸直达茶窖,与室内的光源交叉融合,由此实现了由外至内不同空间场景和生活情境的交叠,让房子学会“呼吸”焕发生机。
茶铺主人喜欢拾取、收藏奇石,同时他又是一个做茶人,便给铺子起了“石丐”这个名字。空间很好地将主人的爱好融入其中,在内侧摆放了几块天然的奇石,借助它们巧夺天工的造型再利用传统造景之法,通过光、影、空间层次变化营造出沉稳内敛的意境之美。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是古人对宣纸的由衷美赞,我们也将它应用至空间。左侧的陈列柜一面放置茶产品一面放置精致器皿,中间用玻璃作为隔断,纯净的玻璃双面糊上一层薄薄的宣纸,自然光经过隔层的过滤,沾染了月笼轻纱般的美感,光与影在空间内上演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乐曲。
在福州,喝茶是一件随处可见的事情,瓦房下的竹椅茶铺,古色古香的茶馆,小街的树荫茶座,遍布在城市纵横交错的脉络中。石丐铺子更讲究情趣,女主人从市集淘来的古家具到老枕木,从竹编的蔑盘到颇具年代的书籍,无不彰显品味与底蕴;同时,茶叶源于"秀甲东南"的武夷山,茶底醇厚,啜之有骨,为人们带来从容自在的品茗体验。
整个空间设计讲究材质、光影、空间意境的收放聚散,不着一处,不留一痕,将禅意和静谧的内核挥洒到位,让房子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传统的历史沉淀和当代的多元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演绎着出不一样的坊巷情怀。
建筑师:大成设计
地址: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
主创建筑师:林开新
参与设计:陈晓丹
建筑面积:200.0 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8
摄影师:吴永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