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城市越来越亮,建筑物越来越缤纷,无论是出于美化城市还是增加商业吸引力,城市灯光艺术都愈加重要。因为,一个城市的消费水平和发达程度几乎都体现在它的夜景上。
在“体验消费”的时代,城市灯光已经不再单单是为照明而生,城市灯光艺术日趋重要。不论是发达的欧洲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用灯光宣示进步。
▲旧纽约(左),新纽约(右)
▲旧上海(左),新上海(右)
相对于欧洲国家,中国的灯光艺术起步较晚。但在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大潮里,却应运而生了一批优秀的城市灯光创作者。他们在不断的探索与变革中,致力于做出与中国国情相符的灯光艺术作品。
艺术是一种不需言语的沟通方式,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作为灯光创作者,需要以国际化的视野进行学习创作。
4月21日,一场听众横跨教育到产业,分享者实践经历从欧美到国内的灯光艺术分享会在云知光广州办召开,来自国内照明产业的磊明照明、蓝景光电、石客照明等数十家照明企业,悦森照明设计、企一照明设计等多家照明设计公司,创如照明等灯光工程企业,来自包括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工业大学、五邑大学、等院校设计类专业、新媒体艺术类高校师生,以及与光共舞签约艺术家,一起参加了这场近百人的交流分享盛会。
本次交流会由云知光学堂&与光共舞联合主办。由加拿大新媒体艺术家Daniel和灯光艺术家刘洋联袂主讲,由跨界设计师与光共舞CEO梁贺主持。
▲主讲刘洋(左一),主讲Daniel Iregui(中),主持梁贺(右一)
▲分享交流会现场,座无虚席,商友、校友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艺术家们的精彩分享。
艺术家用每一件作品说话
成为一名艺术家需要的不仅仅是天分,还需要勤劳的创作,每一件被大众认可的作品都是艺术家的“身份证”。
Daniel:精通计算机语言的新媒体艺术家
在世界杰出的艺术家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人们透过他们的作品总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或是发现意识深处的自己。
在新媒体艺术圈,加拿大新媒体艺术家Daniel Iregui创作的作品就能直击人心。
Daniel是一个精通计算机语言的艺术家。
他运用计算机编程,为自己的作品增加了一层别样的科技色彩,但是这些作品又并不只是浮于科技的电光火石,还演绎出了对艺术的深层思考。
Daniel的灯光艺术作品主要包含户内、户外、舞台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鲜明的特色。突出的创作才华,让他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艺术家。
-In door-
▲《MOON》by Daniel Iregui
一台投影仪 + 烟雾 = 翱翔太空,触摸月球。
《MOON》从英国伦敦的“Winter Light” 到 中国上海的“印象魁北克”,在数个艺术展上,引人称奇。
▲《MOON》by Daniel Iregui
简单的结构,却呈现最丰富的画面,拥有最强的互动性。千年古人追月梦,一朝得见。2018年初,《MOON》在上海“印象魁北克”成功展出,成为活动最亮眼的作品。
点击△看视频
▲《THE COLOR OF THINGS》by Daniel
将作品赋予生命,是Daniel创作中令人惊叹的成就。
3月23日,在西安Gpark国际灯光艺术节上,Daniel带来了他的三件作品,其中《THE COLOR OF THINGS》是一件非常“有思想”的灯光艺术作品。
▲《THE COLOR OF THINGS》by Daniel
光、色、字,当三者因为观众的手指一划,就串联成一个故事。《THE COLOR OF THINGS》仿佛有一种情绪,任何触碰都让它想说“心里话”。
-Out door-
▲《OMNIPRESENCE》by Daniel 西安Gpark国际灯光节现场图
《OMNIPRESENCE》看似两面对立的镜子,实则是对话自我的媒介。镜子里的是上一秒的我,存在还是不存在?而镜子外的我,看到的无数个自己,谁才是真实的?
▲《OMNIPRESENCE》by Daniel 西安Gpark国际灯光节现场图
《OMNIPRESENCE》这件作品本身所用的空间是有限的,却延伸出了无限的世界。无论是有社会阅历的成年人,还是天真烂漫的儿童,只要站在《OMNIPRESENCE》面前都会发现一个属于自己理解的世界。
-Stage design-
▲《CENTROS》by Daniel
Daniel的舞台灯光作品也独有特色。例如《CENTROS》,它一个由15x15的巨型网格状背景屏和投影组成。在单独使用背景屏时可出现像素块的跳跃效果,而加上立体灯光投影,又呈现出二维与三维交叠的空间视觉。
刘洋:用灯光艺术为城市代言
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圈,都正在面临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代艺术如何与传统艺术兼容并蓄?
城市灯光艺术离不开城市中人的参与,灯光艺术作品因为人的喜爱和互动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在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包容的国家里,每个城市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独有的地方人文特色。随着市场化经济的发展,优秀的灯光艺术作品不但要适应市场竞争求新求变,还要顾及地方文化感情。
刘洋,一个用心创作的灯光艺术家。
他擅于挖掘地方特色和现代艺术结合的关键点,创作出直抵人心的灯光艺术作品。
-青岛-
▲《青岛的梦》by 刘洋
2016年,刘洋在中国青岛的海边做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灯光雕塑——《青岛的梦》,作品幽默地使用了17000多个青岛啤酒瓶作为发光点阵列,创下了世界纪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户外纵向立杆LED矩阵灯光艺术雕塑。
▲《青岛的梦》by 刘洋
青岛的啤酒扬名世界,而刘洋用青岛的啤酒瓶造出一个另一个动态的青岛,数万个啤酒瓶一瞬点亮,俯瞰如耐冬绽放,又如黄海的浪,点、线、面、体,巨细间都在展现一座城市的豪迈。
点击△看视频
▲《光立方》by 刘洋
黄岛边上的《光立方》,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以旅游著称的青岛临海区的热情好客,激光打到海岛上的“come on”有几分调皮又有几分可爱。
▲《光立方》by 刘洋
美人鱼游弋在深蓝的海底,仿佛是在向世人诉说这片美丽的海岛,拥有的无数美好传说,静待游人前来探秘。
《光立方》高12米,伟岸的结构、奔放的图景和俏皮的话语,所有的元素都在为这座旅游城市抒写胸臆。
-韩城-
▲《山川新语》by 刘洋
古城求变,如何让现代灯光艺术温和的介入韩城?
刘洋在为陕西韩城设计灯光艺术作品时,充分地考虑到了当地人对于本土文化的感情。
《山川新语》位于韩城新城区,形如其名,静时如山,动时如川,都是韩城山水的真实写照。
▲《山川新语》by 刘洋
《山川新语》不仅融合了山川形象还融入了新的灯光互动效果。其巨型矩阵结构可容纳游人穿梭其间,沉浸式体验。变换的灯光结合明快的音乐,又恰好符合了韩城人生活巨变的喜悦心情。游人动情,忍不住跳起华尔兹。
▲《韩城行鼓》by 刘洋
《韩城行鼓》位于韩城老城区,老城与新城不同,这里聚集了韩城的古建筑群。要在老城区创作一件现代灯光艺术作品,需要更多的思考。
刘洋创作《韩城行鼓》含蓄而内秀,造型上融入了“行鼓”这个韩城传统元素,整体上没有突出的现代艺术符号,静态时它只是几面安静的鼓和一棵会奏乐的倒立的树。
▲《韩城行鼓》by 刘洋
但是,一旦人们忍不住击起了鼓,这件作品就满血复活了,游客也就再也停不下来。
▲《韩城行鼓》by 刘洋
时已入夜,游人聚集,轮番击鼓。
《韩城行鼓》是会说话的作品,它讲述着过去也描画着未来,不论是敲着行鼓变老的上一辈,还是对行鼓印象模糊的下一辈,在这里都找到了韩城的故事,感受着家乡的巨变。
点击△看视频
梁贺:一个有责任感的跨界设计师。
公共艺术不仅仅承载着艺术家的思想,还将引领大众思考。
梁贺是一位跨金融、建筑及室内设计、灯光设计多领域的跨界设计师,他赞同“创作者是表达者,表达者避免不了被误会”这一观点,因此他把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呈现于作品之中,引导人们去思考,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再吹我就生气了》由梁贺 & What’s Media Lab 什么媒体实验室联合创作
《再吹我就生气了》的诞生源于艺术家对于环境问题的思考。这是一个PM2.5实时指数灯光雕塑,由梁贺与国内知名艺术新媒体实验室 What’s Media Lab 什么媒体实验室联合创作。
作品运用丁达尔现象,直观的从泡泡颜色变化反映空气质量。设计上巧妙的运用了风车和光头仔(出自梁贺手绘漫画《光头仔的夏秋冬春》主人公形象)形成呼应,唤起观众的体验兴趣,从而更好的传播作品创作理念。
▲《我和你,记忆的碎片》by 梁贺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段平淡的却弥足珍贵的经历,不论是关于爱情还是事业,在时光流逝中都变成细碎的剪影,最后在记忆深处鼓励我们一直前行。
《我和你,记忆的碎片》是2014创意点亮北京国际灯光节一等奖获奖作品。这是一件风格朴实的灯光投影作品,托马斯小火车、LED小射灯……简单的结构,将朦胧的记忆碎片拼凑成美好的回忆。
以需求边界定位行业边界
打破灯光艺术创作壁垒
城市灯光艺术的受众是人,不同的人需求不同,因此他们对于灯光艺术作品的感受性也不同。有的人喜欢参与性强的,有的人喜欢私密的,有的人喜欢浪漫的,有的人又喜欢狂野的。灯光艺术创作虽不能做到逐一满足这些需求,但是应该站在需求方的角度去对待。
刘洋说在灯光艺术的创作中应该考虑到体验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习惯和感受。而对于城市灯光创作则应该在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与需求方要求的情况下再做到艺术化实现。这是为城市定制灯光艺术作品,我们要遵循的。
寻求共鸣的互动设计
Daniel认为人们和作品具有的互动性实际是一种引导性,它带领观众发现自我,从而认识作品。正如他的作品《DELETE》,需要观众参与其中,通过各个环节,最终到达作品呈现的结果,看到解构重组的自我形象。
▲《DELETE》by Daniel
刘洋认为互动时一瞬间的情感共鸣,正真的互动或许并不在于作品具有多少高科技的操作,而在于作品呈现的结果能否引发观众的参与热情,以及瞬间的情感共鸣。
▲《Joujou-Ours》啾啾熊 by 赖雨农
他以与光共舞签约艺术家赖雨农的作品《啾啾熊》为例,啾啾熊之所以能够吸引大人小孩来触摸感受,嬉戏期间,主要原因并非它有多少高科技的互动感应装置,而在于啾啾熊外表的柔软质地,能让游客在触摸到它的一瞬间倍感亲切,满足了人们对于柔软童年的回忆。
创作者肩负的责任远比创作本身重大
梁贺认同“创作者是表达者,表达者避免不了被误会”这一观点,他认为在新媒体艺术及灯光艺术的创作中,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成长的部分,作为创作者我们需要对每一件作品具有更高的责任感。
▽答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创作专业学生问▽
Q:
如何让光、声音和互动完美结合,使作品更有质感?
A :
Daniel:灯光艺术需要每一个作品来证明价值,而每一个作品都是经过反复的试验和尝试,并要通过长期的生活观察来积累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具有更真实的体验效果的作品。
Q:
并非所有城市的地方特色都很鲜明,给城市做灯光艺术,要如何提炼创作元素?
A:
刘洋:所谓城市文化,未必是那些城市的宣传符号,不同的城市的文化传承、审美经验、节庆礼俗都有所不同。以《韩城行鼓》为例,行鼓是陕西地区的文化符号,在韩城人心目中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创作中,要从整体到细节都考虑到当地人的喜好,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感情,所以《韩城行鼓》才能受当地人喜爱。基于对一座城市深度而敏感的人文解读,让作品介入城市的时间、空间,介入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是灯光艺术创作者应该坚持的原则。
Q:
为什么Daniel的创作风格更偏向于西式自由,而刘洋的作品相对更多的是为城市量身定制?
A:
梁贺:不同的艺术家风格,多种多样的创作形式,不论是自由创作还是为城市专门定制,都是基于两点,一方面是艺术家本身的创作喜好、擅长,另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文化对灯光艺术的不同需求,这是灯光艺术多元发展所需要的。所以与光共舞一直在邀请更多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加入。
活动花絮:
每一位提问嘉宾都获赠由梁贺亲自设计的“灯光笔记本”。
点击“灯光笔记本”了解最有创意的笔记本。
艺术家与广州美术学院冯乔院长留影
高校学生代表留影
背景是与光共舞青年艺术家、雕塑家汤俊豪雕塑作品“十八般武艺”。
点击“十八般武艺”了解作品详情。
会后嘉宾在灯光展厅参观体验
编者按:在国内灯光艺术还是崭新的领域,但是其具有的广阔市场却是有目共睹的。一座城市的夜晚因为灯光而明亮,因为灯光艺术而生动。正如韩城三年巨变中,灯光艺术的突破功不可没。可见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灯光艺术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但是灯光行业还需要更多的互惠合作,让创意、技术、生产、渠道等形成灵活的共赢整体,让行业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