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017年文化部行业标准化研究项目“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方法与体系的研究”中期成果汇报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召开。来自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照明学会、中国及部分省级美术馆领导、特邀专家、课题组成员及支持单位等50余人到会。云知光作为媒体支持,参加了项目的研讨会。
据博物馆照明课题研究负责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艾晶介绍,课题自2017年7月启动至今,已经拟定了《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方法》与《美术馆照明质量评估体系》2套草案文本,并用了80天的时间集中对全国42家单位进行实地预调研评估工作。
通过采集观众的调研,现场数据的采集,馆方负责人的访谈,以及带队专家综合评估4个环节,最终完成各项任务,并已经形成了一批评估调研报告待各调研馆方的最终确认。目前所有工作顺利开展,已经实现了预期目标与计划。
与此次调研同期进行的还有5个实验项目,它们分别是浙江大学做的“眩光模拟实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与安全防护实验室做的“视觉健康舒适度人因评测”,北京清控人居光电研究院做的“灯具参数的模拟测试 ”,天津大学做的“光致损伤性实验 ”还有武汉大学做的“照明产品色彩还原实验”。实验组代表们就实验成果也做了汇报。
埃克苏、华格、汤石、晶谷、赛尔富、科锐、红日、银河、欧普等优秀企业代表,也参加了研讨会。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陈江认为,博物馆和美术馆在照明质量的要求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目前博物馆承担了部分美术馆的职能,比如文物画的展示等任务。美术馆应该加强自身建设,特别是在照明方面,注重公共空间的照明设计,要以人为本,强化灯光效果,增加艺术品的感染力。
江苏省美术馆副馆长陈同乐认为,调研数据对今后我国美术馆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希望课题组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研究成果,把美术馆照明质量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阶段,制定出一部全面反映我国照明质量的标准,并扩大社会影响,推动博物馆、美术馆顶层领导的认识。
天津美术馆副馆长卢永琇馆长提出,在实地调研中,从观众需求和展品保护出发,课题为美术馆照明质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希望课题组能够细化各项照明评估标准,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对不同展品类型展品的科学用光。
对新建的美术馆和一般美术馆,由于在人员岗位设置限有的条件下,希望课题组能够增加标准的可操作性,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可操作的实际案例。
广州艺术博物院副院长梁丽辉认为,目前大部分美术馆都没有专职的照明技术人员,兼管工作非常普遍,在照明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与安全性方面亟待有所提升,课题的推出,将为各美术馆的照明业务工作,提供可供参考地科学依据。
除此之外,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红砖美术馆副馆长李振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李跃进、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徐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常志刚、中国地质博物馆陈开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昕、浙江大学罗明教授,大连工业大学邹念育教授、首都博物馆索经令及广东省博物馆骆伟雄、中国美术馆颜劲涛等各界专家出席了研讨会,并为中国美术馆照明质量体系建立和未来提升出谋划策。
云知光作为项目组成员单位,参与了项目调研与本次研讨会,现就研讨会上各路专家的讨论焦点话题予以提炼部分分享,说说美术馆照明里的那些问题。
1. 照明莫轻视,虽小价值大
“光致损伤性”实验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实验发现,光照损失不可避免,但相比金卤灯,卤钨灯,白光 LED 光源对画作的影响是最小的。
照明是展览里面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文物可以有更好地保护。
不管是调研还是实验,都是全靠专家和厂家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有限的经费和时间里,完成这样阶段性的成果实属不易。
照明作为建筑里很小的一环,这几年在推动大家对照明认知的过程中,的确遇到了很多“低估”,但是你会发现,虽然光小,但是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博物馆、美术馆的领域,我们既要保证他的安全性,又要兼顾光环境的舒适及艺术性,所以每每在这个时候,只能在心里安慰自己,莫道荧光小,常怀照夜心。
2. 原来我们可以从最小的事开始做起
本次会议,由博物馆、美术馆的馆长,博物馆、美术馆专家,照明领域专家,照明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的课题,阵容强大,大家的发言有一些关键点:
(1)这次研究和调研让他们更多地认识了照明的意义。
(2)期待推出照明标准,在展品的保护和呈现上有据可依。
(3)很多馆是没有专业照明设计的,应该推动顶层设计,让领导知道照明设计是重要的,从而推动博物馆陈列教育中照明板块的学科开展,培养更多具有照明设计技能的博物馆陈列设计人才。
(4)每次换展都要调灯,但是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做这件事情,陈列人员没调灯技能,电工不知道什么样的光才能照好作品,照明厂家不负责多次频繁地调灯服务,调灯爬上爬下基本要一整天,怎么解决?
(5)很多灯具有频闪问题,造成观众、媒体在拍摄时遭遇横杠“捣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换灯?没预算了!
(6)不同的展品需要不同的光照,观赏一些只能承受几十lx的展品,观众自然会反映照明光环境太暗,看不清楚!要如何向观众普及基本的照明方式呢?
(7)很多画作会遇到反光问题,谁来解决?
(8)灯光的安全性是最担心的问题,灯掉下来把藏品砸坏了,谁来负责?
你会发现,大家讨论和反映的,其实是我们每天都会遇到看似再普通不过的照明问题。可是因为跨界和机制等原因,变成了馆方管理的常态问题。研究发现,课题在对全国42家单位的调研中,排前四位的灯光问题是:质量、安全、信誉、灵活。
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从沟通开始。所以通过沟通你会发现,这些问题原来可以解决,通过课题研究来制定标准,形成规范性文本,以推进各美术馆的业务流程的科学化,正是本次课题的意义所在。
最后要再说一个好消息:继2016年首次出版《光之变革-博物馆美术馆LED 应用调查报告》一书后,关于中国美术馆照明应用和质量的新报告《光之变革-美术馆篇》也即将面世。这又将成为指引中国美术馆照明领域健康发展的力作。
注:感谢以上图片摄影师 银河照明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