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近两年,在光源应用上有一个趋势,那就是越做越小,从最开始的30mm到现在部分厂家已经达到3mm,“瘦身效果”十分明显,不时会有厂家传来超小尺寸COB光源产品面世的消息。为什么厂家要如此费心地去研究小尺寸COB产品呢?3mm是不是COB光源的极限尺寸?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探究竟。


 罗胖(罗建华)

TOYONIA(东洋)中国华南区运营中心 总经理

中山市光学学会 副会长

高等院校光电工程系 客座讲师

云知光 专栏作者


决定一盏灯品质的,不是它的外观、材质,而是光源。很大程度上,LED光源的发展决定了LED灯具的发展方向,2017年光亚展上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调光变色的重点照明灯具明显增多。


因为在此之前,COB调色光源是个瓶颈,直到2017年才有了技术性的飞跃,由此也催生了一大批商业智能照明灯具诞生。


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趋势就是高密度COB光源的开发,各大厂商在高密度、小体积COB光源上的博弈,从2015年就开始了:



现在个别厂家的COB研发尺寸已经达到的3mm,并且这个数值还在不断攻破。


这种高可靠性、高密度光源的出现,打破了照明设计的想象力,以前由于技术束缚无法完成的设计,现在都可以放手一试。


今天,我们就从LED重点照明的灯具发展开始讲起:


“见光不见灯”衍生的灯具需求


“见光不见灯”一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完美设计”,因为它既解决了照明的问题,也解决了审美的问题。


▲家居间接照明范例


当然,灯带的需求远远满足不了大众,大家希望把间接照明的特质“移植”到筒灯和射灯上。



在灯具外形上的应用,LED主要从防眩结构和灯具形状、置地上改进做到“见光不见灯”。


见光不见灯的三个技术手段:

· 黑光、深筒或其他防眩技术

· 根据店铺装修去做灯具外观颜色、形状的改进

· 隐藏在天花或者其他结构里面


01 /

 黑光 


采用深防眩光学及灯体设计,尽可能降低灯具UGR值,在灯具工作时,不在灯具正下方感觉不到灯的存在。


▲某展厅,通过黑光技术以及灯具隐藏达到“只知光是白,不知光从何处来”的效果。


02 /

 融合 


通过定制方式,将灯具外观结构设计与室内结构及装修风格溶为一体,接近“见光不见灯”效果不会太抢眼。


这堆泥巴其实是个灯·····,溶洞灯具为了不让游客感觉到灯具的突兀出现,常常会用这种接近溶洞环境的灯具来照明。同理,室内灯具亦如是,图片由艺尚照明设计蒋进提供。


03 /

 隐藏 


采用凹槽等类似结构将灯具完全或大部分灯体隐藏,使大部分灯体隐藏,使灯具(含导轨射灯)不在凸显于天花外,达到“见光不见灯”效果。


▲将灯具隐藏在天花内,达到见光不见灯的效果


见光不见灯会从这三个方向上做灯具演变。但无论如何,他们都会指向灯具的小尺寸、大功率。



从COB光源的发展历程上也印证了这一点:


▲30WCOB发光面的小尺寸演变。


如果说“见光不见灯”是灯具发展的趋势,那么把灯具体积做小,把结构做精致就是顺势而为,大势所趋。


如何实现灯具的小尺寸,大功率?


灯具的组成无非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内部光学器件,一个是灯具的外观材料。实现灯具小尺寸、大功率也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① 缩小光学器件尺寸

② 缩小散热器件体积



01 /

 如何缩小光学器件尺寸 


我们来看两款不同品牌的40W帕灯的发光数据对比:



两个帕灯光束角都是30度,光通量更高的帕灯中心照度反而不如另一个帕灯。同时大家也可以发现:发光面直径更小的帕灯光学透镜直径也变小了,从而变相地缩小了光学器件的尺寸。


小发光面密集光线的输出,有利于精准控光,发光面越大,光线在照射到被照物之前的损耗也越大。小尺寸、大功率有助于提升光通量有效比,减少光的漫射损失,实现更高的中心光强输出。


在同等尺寸光学器件下,小发光面可以实现更小的光束角,更高的中心照度。例如LES 10mm用φ75mm透镜可实现10 D光束角,2m中心照度Lux比LESφ17mm高出80%。


这也是很多商照灯具厂家对外反复提及的买点:中心光强高、控光精准。


 高密度COB VS 非高密度COB 


➤同一光束角

可实现更小的光学器件尺寸以及更高的中心光强


➤同一尺寸光学器件

可实现更小的光束角以及超高的中心光强


02 /

 如何缩小散热器 


很多企业走进了灯具的散热误区,认为灯具散热不够加大散热器面积就好了。其实这只是其中一种方式,而且不推荐使用,增大散热器面积的同时会让灯具变得臃肿难看。提升散热效率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 增加散热器面积

② 加大散热器与环境的温差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灯具的散热方式和原理,散热器件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途径:辐射

散热器件与环境的温差越大,向环境辐射出去的热量就越快。



第二种途径:对流

散热器与环境温差越大,空气对流速度越快。


所以,想要提升灯具散热效率,不一定非要增加散热器的面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主动增加散热器件本体温度,显著提升散热效率,缩小散热器件体积。

    

当然,主动增加散热器件本体温度来达到散热目的有个前提:想采用这种方式的灯具,其重点是选用高温承载能力强,高可靠性的COB光源。散热器90℃,意味COB光源基板温度(TC)超过100℃,长期在如此高温下还能保持性能稳定,对COB光源要求较高,相对而言,无金线封装结构的COB在可靠性方面更占优势。


我们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实验,传统认知中,COB的基板温度TC不得超过85°,但只要你的COB性能足够好,就能做到耐高温。给COB通电,直到焊锡点过热融化脱落,再把COB触点接上电线,还是能正常点亮。注:锡的熔点为231.9℃。


 危险实验请勿模仿 



解决了光学器件尺寸和散热器尺寸的问题,你的灯具就能做到“小尺寸,大功率”



老罗说


小发光面高密度 COB,不仅仅能实现小角度,高照度,还有助更好的控光配光,实现更小巧、更精致的灯具结构,让灯具更贴近"见光不见灯"的发展趋势。高密度COB的显著特点,在重点照明的领域,带来了一个不小的细分市场,而且竞争相对没有大发光面那么激烈,这也是很多封装企业纷纷钻研更小发光尺寸 COB 光源的原因。


COB 发光面尺寸越小,对封装技术及工艺要求越高。高密度COB尺寸小、功率大,工作时 COB 热量集中,温度非常高,要求COB内部结构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及优异高温承载能力,否则光源会出现金线断裂、胶面开裂、色温漂移、光衰快等系列失效现象。所以,建议封装企业在推产品前最好进行充分的各项测试。


题外话:3mm是不是COB发光面的极限尺寸


笔者认为,3mm发光面应该是接近极限,再小也不会低于2.5mm,倒不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尺寸缩小的同时功率相会随之缩小,而COB小尺寸的初衷也正是希望在不降低灯具功率的情况下缩小灯具尺寸,短期来看3mm COB是一个瓶颈。



声明

作者:罗胖

整理编辑排版:小小明

本文整理自云知光网校课程《COB光源对灯具结构带来的变革》,由小小明编辑整理,未经授权,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小小明(微信号:Dennis-LM)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全部课程:




-end-




马上参与团购,成为学霸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