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随着民众照明意识的提升,很多诸如亮度、照度、眩光之类的词眼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特别是频闪,随着3.15爆出市面上存在大量频闪台灯之后,一场不亚于核弹风暴的舆论话题在家长圈里爆开了,可怜不少家长为求一盏无频闪的台灯,几乎比对过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台灯样品,还反复在我们的后台留言咨询:
▲心疼每天学习8个小时的小伙子。
光与健康,一直是消费者最为关心同时也是普遍欠缺认知的一个话题,你只知道有频闪、却不知道它背后还有一堆兄弟:眩光、蓝光、亮度······
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说道说道光与健康那些事儿~
本文逾2300字,精读全文需要 5 分钟
关键词:明暗、眩光、频闪、蓝光
光与健康,你不知道的事
作者 | 照明微微课堂
在谈健康之前,首先,你得明确一个概念:剂量。
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饭吃多了,水喝过了也是可以撑死人的,所以大可不必谈光色变。
弄明白基本定义,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光环境参数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眩光
眩光,在所有视力杀手中可稳坐头席,因为这货实在是太常见了,没有人没被眩光闪过。
但其实,很多眩光的产生其实都是灯具安装不合理或者自己作死,而且很多眩光是无法避免的。
▲人眼正常的注意视线范围是平视上方30°到下方60°,在这个范围内出现刺眼的光线,就是眩光。
▲只要灯具发出的光线全部控制在>30°的截光角之内,就可以说这个灯具是防眩的。
当然,如果你偏要跑到灯下面,抬头对着灯里面看,那……活该刺眼。
▲小孩“被眩光”,家长需反省。
▲不合理的灯具分布常常会让使用者被动接收眩光。
除了直射的眩光,还有反射眩光,说一个场景你肯定不陌生:
▲办公室噩梦。
想要最大化降低眩光对视力的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点着手:
1、灯具安装位置,尽量不要让灯具出光点直视眼睛
2、增加防眩装置(防眩圈)
频闪
如果说眩光是最大元凶的话,频闪则是民众仇恨值最高的帮凶,因为这么多视力杀手中,偏偏它被3.15点名批评。
一提起频闪,很多人脑海中会闪过类似这样的图:
实际上,如果灯具频闪已经达到了这种程度,那您还是趁早扔了吧。
目前,文件对无频闪判定准则为:
(1)频率低于9 Hz,不可觉察波动深度限值为0.288%;
(2)频率在9-3 120 Hz范围内,不可觉察波动深度限值为:频率×0.032%;
(3)频率大于3 120 Hz,认为完全无频闪,免除考核。
但测试频闪需要专业仪器辅助测量,除非频闪非常严重,否则肉眼根本察觉不到光源是否存在闪烁。我国的灯具标识上目前也并没有频闪这一项检测指标。
至于手机拍照测频闪那套,呵呵,没什么直接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手机测频闪真实有效手机频闪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只能提供参考,在手机下没有频闪效应的灯具也不能免嫌。
建议我国尽早完善这一空白区,让频闪“参数化”,而不是让消费者通过一些“土方子”来辨别好坏。
明暗对比
这也是视力杀手中功不可没的一位,而且很多家庭都会存在,它的表现为亮度分布不均匀,人眼肌肉来不及调节的情况下,闪烁的光就会直接成像到眼睛。
这样说你可能不太理解,再取个浅显的例子,好比你突然在很亮的环境下突然被扔进一间完全无光的小黑屋,你的眼睛估计要花一分钟左右才能完全适应,长此以往,会造成各种视力健康问题。
很多家庭其实亮度分布是很不合理的,举个例子:
▲易疲劳光环境
你也肯定看过很多类似这样的例子:
▲灯很亮,空间很暗,抬头刺瞎眼,低头看不清。
这也是你爸妈为什么不让你关灯后玩手机的原因,这种明暗快速切换的做法对视力的伤害确实不是一般大。
蓝光
蓝光作为最大的“冤大头”,一直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因为蓝光危害造成的视力损伤是最直接粗暴的,轻则严重近视,重则失明。
于是 LED 无辜躺枪。。。
其实,“蓝光危害”就像“交通事故”一样,是个名称而已。不是有交通就会出事,同样,不是有蓝光就会有危害。
日常的光里面都含有蓝光,他是正常的、必不可少的光谱组成部分。换言之,没有蓝光,你都无法准确还原环境。
▲过强的光确实会对视网膜造成永久损伤,其中最容易造成损伤的就是波长在 430nm 附近的蓝光,所以把这种损伤叫做“蓝光危害”
蓝光要达到“危害”的程度,必须满足下面的要求:
看不懂?好吧,我也看不懂。
说人话:光要达到足够高的亮度,才会对人眼造成伤害。
▲经计算,需要直视 10万cd/㎡ 亮度的物体,才会造成蓝光危害(数据引自《普通照明 LED 与蓝光》白皮书——由复旦大学张善端教授提供)。
只要光源和灯具表面亮度<100 kcd/㎡,那它对眼睛就是“绝对”安全的,即使一直盯着看也没问题。
这样的亮度标准,已经属于大功率的户外灯具的范畴了,我想,没人会傻傻地搬个户外投光灯回家用吧。。。
老幼需要定制化光环境
很多人一直把照明当做一个标准来做,亮度、照度、显色性够了,频闪低、无眩光,看起来一切已经达到了“优秀”的模板,其实不然,老人和小孩需要定制化的光环境。
由于老年人的视觉灵敏度比较低,在照明设计师应该相应地按照标准照度提高,确保老人能看得清。同时,老年人对色差的识别能力较弱,要选用显色性较高的灯具,防眩就不用我多说了。
而幼儿的眼球穿透率高,对警觉性要求不高,为减少危害的可能,建议色温不宜过高(<4000k)
除此之外,低色温会让空间显得温馨静谧,使人放松。高色温会让空间显得严肃干练,使人警觉。
讲到这,不得不表扬一下苹果(尽管我是安卓粉),苹果手机有一项功能,到傍晚时,会自动正常的偏冷转为昏黄,这项功能叫 Night Shift,业内俗称“屎黄色”。
▲根据环境改变屏幕色温的 Night Shift 功能。
今天的光与健康,你学会了吗?
声明
本文为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谢绝任何形式的未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小小明,微信号:Dennis-LM。
上云知光学堂
听徐老师解读《光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