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手记


作为目前世界最受关注的照明电器产品生产、出口和消费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产品远销 218 个国家和地区,国内照明市场占到全球照明市场的 20% 以上。中国照明电器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态势牵动着每一个企业和照明人士的未来,身在这个庞大且发展迅速的市场中,我们对这个市场是否足够了解?随着照明产品研发和技术的迭代速度的加快,面对机遇与挑战同在的现在,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应对照明格局和市场的变化?

 中国人常言: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课堂君自诩为照明界一员,但从未深度了解过照明产品在全国各大城市及区域分布状况、照明企业性质以及发展要点、行业产品构成情况。一是无此方面的权威报告,无从查证;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数据和分析,片面且枯燥。

 作为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副秘书长的温其东老师,前些日子受课堂君邀请解读行业,结果着实令课堂君惊喜万分,长达14000字的解析,包含行业情况、行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发展应对之策、企业竞争力分析四大方面,其中不乏干货数据、忠实建议和行业对比。内容详实,可读性强,实为一篇好文!


目录



产业概况篇



1
产业分布


我国照明电器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江浙闽粤沪等省市,即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三个区域。而近年来由于土地、人工、物流等生产成本上升,产业转移需求和地方政策导向等因素,部分企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如江西、安徽等地,预计未来还会延续这种趋势。



2
企业特点


国内生产企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数量众多、规模偏小、民营为主。


1

数量众多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照明电器生产企业超过2万家。近年来由于LED照明的快速发展,相当数量的LED上游芯片企业、中游封装企业、家电企业、电子企业乃至其他行业企业纷纷涌入LED照明应用领域,使得企业队伍进一步扩大。

2

规模偏小

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较低是我国照明电器行业的突出特点,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照明企业年销售额约为 40亿元人民币,年销售额超过 20亿 的企业也屈指可数,行业前 10 大照明企业的总销售额占全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不到5%。其他大量存在的是中小规模的生产企业。

3

民营为主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照明电器生产企业都为民营企业,另外还有一些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国有企业已经难觅其踪,仅有个别企业因种种原因还具有国资背景,如佛山照明、国星光电、飞乐音响、厦门通士达、高新经纬、中电熊猫等等。



3
产品构成


①热辐射光源


 白炽灯 


伴随全球逐步淘汰白炽灯大趋势的影响,白炽灯的产量和出口量今年来都呈现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大功率白炽灯,下降幅度较大。国内将自 2016 年10月1日起禁止进口和销售 15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卤素灯 


由于卤素灯优良的光色品质和相对白炽灯的高效,使其在欧美国家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也是由上述地区的消费习惯所决定的;虽然也受到LED照明产品的影响,但是各类传统照明产品中下行最迟,也是下行较为平缓的。


②气体放电光源


 荧光灯 


自2008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组织的政府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开始实施,紧凑型荧光灯直管荧光灯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荧光灯总量已大大超过白炽灯。但近几年受市场上LED照明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的直接冲击,荧光灯产品自2013年起已度过其黄金时期,进入逐年下降的通道。


 HID 


高压汞灯和白炽灯情况类似,属于低效照明产品的逐步淘汰过程,而高压钠灯近三年开始处于逐年下降趋势,而金属卤化物灯的各个应用领域受到LED照明产品的冲击更为直接,下降幅度比较明显,其中尤以陶瓷金卤灯为甚。


③固态光源


 LED 照明 


已向普通照明各个领域逐渐推广,其价格在快速下降的同时,可靠性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是目前市场上最重要的产品。性价比的提升使得 LED 照明产品在市场上逐步蚕食传统照明产品的原有份额

目前虽然市场主力依然还是光源替代类产品( Retrofit ),如 LED 球泡、LED 灯管、射灯、PAR 灯以及目前市场上火热的灯丝灯等。另外如平板灯、吸顶灯、高棚灯等一体化产品发展迅速。未来将会逐渐向全面一体化灯具结合智能家居的方向发展。


 OLED 照明 


虽然近年来技术也得到长足进步,但和 LED 相比,性能的提升速度还是太慢了,价格也着实昂贵,面光源的应用范围也相对狭窄,技术门槛较高。国内第一有机、维信诺和京东方等企业一直在跟进;而 LG 、三星、 AYI 和住友化学等国际著名厂商在 OLED 方面走在前列。


④灯具

无论是固定式灯具(含嵌入式灯具)还是可移式灯具,都是近几年整个行业增长的推动力;玻璃件、金属件和塑料件等灯具零配件也都在以较高增速在发展。LED 照明进入普通照明领域后使得光源与灯具的界限愈发模糊结合智能控制的一体化功能类灯具产品将是未来市场主力,而装饰类灯具转型将需要一个过程。


产销情况综述篇


2015 年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照明行业整体销售额约为 5600亿人民币,增幅不到8%,还是跑赢了GDP增速;出口额为450亿美元,同比增长8.3%。总体来看,全行业销售额虽然还在增长,但和前几年相比,增速明显放缓,已从之前的高速增长转变为目前的平稳增长。(见表一)



我国照明行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由于近年来 LED 照明产品的技术逐渐成熟,成本又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此消彼长使得传统照明产品的产量逐年下降。去年我国传统照明的主要产品白炽灯、卤素灯、荧光灯和 HID 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出口整体情况

近年来,除了受2009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之外,其他年份我国照明产品出口一直维持了持续快速地增长。但整体来看,由于全球市场需求萎缩以及近年快速发展导致的基数增大,使得增幅不断放缓。(见表二)


首先看2015年,全行业出口为增幅8.3%,多年来首次跌破两位数。特别是几乎所有品类的传统照明产品出口量进一步下滑,行业出口增长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于 LED 照明产品和灯具产品的增长。同时相比前几年此两类产品的高速增长,其增长形势已疲态尽显。(见表三)

(1)2015年

2016年上半年形势则更为严峻,几乎所有品类的照明产品都是负增长,包括此前一直是增长动力的 LED 照明产品和灯具产品,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一直表现突出的固定式灯具和可移式灯具,上半年称得上是暴跌;LED 照明产品则首次出现负增长。因此,2016年上半年整个出口额下滑14%也就不足为奇了。(见表四)


(2)2016年上半年


重点产品出口情况


 LED照明产品 


LED照明产品近年来随着产业链各端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性价比进一步提升,迎来了快速的增长,但从上表可以看出,需求萎缩,基数增大等客观原因使然,LED照明产品增幅呈放缓增长之势。(见表五)



下表列出2015年中国 LED 照明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前10位。除了同属金砖国家的巴西和印度,其他均为发达经济体,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快速发展国家对 LED 照明产品具有更高的需求;另一方面,LED 照明产品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口都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体现出在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LED 照明产品仍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前景。

和传统照明时代一样,美国依然作为我国 LED 照明产品出口头号目的国的地位不可动摇且遥遥领先;香港的地位主要是转口;巴西和印度两个金砖国家增长势头迅猛,去年双双跻身前十(见表六)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同为金砖国家的俄罗斯在2013-2014年依托黑龙江边贸发展迅速的 LED 照明市场,因其在乌克兰问题受到西方国家经济制裁,油价走低,卢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低迷,需求萎缩,从而极大地影响了 LED 照明出口。

2015年,俄罗斯从2014年高居“榜眼”之位滑落到二十名开外

 

而2015年开始,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市场日渐活跃起来,在 LED 照明出口目的国中表现抢眼。这也是 LED 照明产品性价比不断提升的结果,进而开发了相当数量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见表七)



 灯具产品出口情况  


 

2015年全年灯具的出口额达到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4%。(见表八)

其中:

固定式灯具(税号94051000)出口 85.56亿美元,增幅5.09%,出口价格相对稳定;

可移式灯具(税号94052000)出口 42.76亿美元,增幅达到 31.91%

圣诞灯(税号94053000)出口 17.94亿美元,增幅7.36%

室外灯具(税号94054090)出口约 40.89亿

各类灯具产品增幅比2014年已有大幅下降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也是来自LED灯具

这也是由于 LED 灯具性价比不断提升的结果。

灯具配件方面,2014年几类产品出口都有大幅下降,但2015年都维持了一定的增长。其中玻璃零件3.7亿美元,同比增长6.96%塑料零件3.4亿美元,同比增长31.58%其他材料零件2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6%


内销概况

国内销售要重点提到的是,灯具专业市场,这也是我国所特有的一种照明产品集散模式,也是一个主要的照明产品销售形式。

国内具有辐射能力的主要灯具专业市场为:

(1)东北区域-沈阳-张士灯具城(中国东北灯具第一城)

(2)华北区域-临沂-临沂灯具城

(3)华东区域-常州-邹区三大灯具城(中国灯具城)

(4)中部区域-郑州-华丰灯饰界

(5)华南区域-中山-古镇镇(中国灯饰之都)

(6)西南区域-成都-金府灯具商圈(中国西南灯具第一城)

总体而言,国内灯具市场总体经营状况相对比较严峻,虽然大部分现存灯具市场的空置率较低,但相当数量的商铺月租金呈下降趋势,生意和人气均不及往年。

灯具专业市场模式面临的挑战主要有:


 来自新建灯城的冲击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终端用户对灯具需求的增长和外来资金的进入使得各地都新建了灯城。诸如在“中国灯饰之都”中山古镇,由于其作为国内灯具生产、销售和物流中心的地位,近年来在其周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多个大型灯具市场。

包括广州番禺、佛山南海、中山小榄、江门外海等,目前来看发展都不甚理想。古镇其本身就拥有全国最集中的灯具市场群,在不到50平方公里的行政区域内已建成和在建的灯具市场就超过30个,包括30万平米以上的星光联盟和华艺广场,还有80万平米的“巨无霸”——利和广场。即便是在照明产业及配套环境并不发达的江西,近年也有武宁、万载、新干、赣州等多地兴建了体量庞大的灯具市场。

在经济形势趋弱的环境下,这么多的新灯具市场开设,相应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大幅度增长,使得供过于求,竞争加剧,导致的结果就是老灯具市场业务萎缩,新灯具市场招商困难。


 来自泛家居产业的冲击  


灯具市场目前存在两个发展方向:

一种是涵盖整个照明产业链的专业化灯具市场或灯具城连锁机构;

另一种就是集家具、灯具、陶瓷、地板等“一站式”泛家居产业的城市家具市场综合体。主要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为代表。很多新建灯具市场实际上也是商贸综合体的一部分。

泛家居产业对传统的灯具市场影响体现在其一站式购齐的便利特点势必会分流一部分时间有限,喜好便利的终端用户。另一方面,泛家居综合体也在不断扩充体量,兼并传统灯具市场的资源。泛家居巨头的介入,使得竞争环境更为激烈,势必对原有灯具市场业务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来自电子商务的冲击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渗透到普通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灯具产品也不例外,而相对受到电子商务冲击最大的则是灯具零售业,尤其以标准品为首当其冲。诸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上,照明产品的销售已具有相当规模,而且发展势头迅猛。

另外,由于照明厂商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很多厂家为了扩展渠道,也在进行产品的线上直销,这也对同在流通领域的商户业务带来不小冲击。

总之,在店里挂着灯就能赚钱的坐商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而行商甚至跪商也无法抵御低迷的市场环境;国内市场也正处于大浪淘沙的痛苦整合时期。


综述


总体而言,整个照明电器行业正处于艰苦的转型时期。

主要原因是:

一方面由于经济大环境整体低迷,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调整,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零售渠道,需求萎缩进而影响批发渠道;政府大中型工程减少,楼堂馆所建设受限,都直接影响了工程渠道的销售。外销方面则受困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汇率变化等因素。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大环境形势恶劣,厂商数量众多,导致竞争加剧。全行业存在产能过剩,恶意竞争等问题。


不得不知的行业发展趋势及热点问题


产业趋势

我国照明电器行业正处于产业转型时期。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传统照明产品将与LED照明产品在市场上并存,但LED照明产品所占份额将逐年增长。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此消彼长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爆发式增长。整个照明市场环境也趋于理性,将由早先的政府推动型向市场拉动型转变。


企业趋势及热点

1、中上游芯片封装企业



  大者恒大  

在规模致胜的中上游产业中,预测未来国内上游的外延芯片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和自然淘汰仅剩十家左右;国内中游封装情况类似,低产能将导致高成本,小规模企业将无以生存,余二十家左右;从表九中可以看出,仅就照明用LED封装器件来说,国内封装企业增长态势强劲,这也和国内照明应用企业数量庞大不无关系。


 新兴技术  

无论是之前的高压 HV、交流AC技术等,还是目前的 CSP、DOB 技术等,抑或是未来的 UV、量子点技术等,一味地提升器件的光效已不是目的,因为 LED 发展到当今这个地步,光效已不是大问题,而专注于提升产品的色彩饱和度、色彩还原度等光色性能指标,进而提升整个系统的性价比才是方向。


  蓝海市场  

目前来讲,照明流通品领域惨烈的价格竞争使得很多通用照明市场已成为红海,而汽车照明、手机闪光灯、体育场馆照明、博物馆照明及农业照明,乃至光无线通信LIFI都是下一步各路厂商更为关注的蓝海。


2、下游照明应用企业


  兼并重组  

表十:近三年照明行业相关较具影响力的并购案例

时间

收购方

被收购方

备注

2012.12

德豪润达

雷士照明

13.43亿人民币相对控股20.05%

2013.8

三安光电

Luminus

2200万美元全资收购

2013.10

三安光电

璨圆光电

约5亿人民币收购19.77%

2014.5

珈伟股份

品上照明

1.23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4.5

佛山照明

盟泰励宝

1840万人民币控股50.5%

2014.6

同方股份

真明丽

9亿港币控股52.28%

2014.6

长方集团

康铭盛

5.28亿人民币控股60%

2014.7

方大集团

索正等三企

4800万人民币控股60%

2014.7

利亚德

深圳金达

2.03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4.9

雪莱特

富顺光电

4.95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4.9

万润科技

日上光电

3.9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4.9

广晟集团

国星光电

10.43亿人民币相对控股20.07%

2014.11

鸿利智汇

斯迈得

1.7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4.12

飞乐音响

北京申安

15.9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5.4

晶盛机电

中为光电

1.38亿人民币控股51%

2015.5

顺风国际

晶能光电

20.4亿港币控股59%

2015.6

联创光电

方大智控

1亿元人民币控股72.37%

2015.7

开发晶

BridgeLux

1.3亿美元全资收购

2015.9

广晟集团

佛山照明

26.21亿人民币相对控股20.07%

2015.9

木林森

开发晶

1.8亿人民币参股10.91%;后增资至25.5%

2015.12

飞乐音响

Havells Sylvania

约1.5亿欧元控股80%

2015.1

利亚德

励丰&金立翔

8.9亿元全资收购

2016.2

康佳照明

TOSHIBA

约10亿人民币收购在华照明业务

2016.3

木林森

绍兴新和

约3亿人民币控股80%股份

2016.6

利亚德

上海中天

3.5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6.7

木林森

Ledvance

约4亿欧元,联合收购

2016.8

利亚德

蓝硕科技

1.5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6.8

利亚德

万科时代

1.8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2016.8

利亚德

四川普瑞

1.2亿人民币全资收购


近年来照明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消息屡见不鲜(见表十),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也能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而目前来看,两个企业或多个企业间的融合和协调是最大问题,发展思路、运营政策、技术路线、市场布局、团队风格乃至企业文化上的融合都需要一个较长而充满艰辛的过程。


 新三板  

据笔者统计,2016年登陆新三板的照明行业相关企业已逾百家。新三板作为一个新兴的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平台,也成为很多目前不具备主板上市条件的照明行业中小企业实现融资和并购梦想的路径。

挂牌新三板的优势在于,可规范企业运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促进市场开拓;股份可公开转让,提高了资产流动性;有可能依靠不俗业绩引进战略投资者,从而提升企业价值。

其局限在于,登陆新三板,意味着提前将企业家底公之于众,概念用尽,后手乏力;目前新三板市场流动性不足,估值也较低;被认为是曲线救国的转板制度如今也并不明朗。

未来新三板分层趋势将愈加明显,少数业绩良好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具机会,而更多的企业只是资本大潮中的过客。


 跨界合作  

飞利浦和思科及沃达丰合作布局,科锐和思科联合,欧普携手华为,鸿雁搭配小米等,近两年来这种跨界案例屡见不鲜。而照明和智能家居、物联网等结合的模式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未来照明企业在智能家居产业中的地位,以及终端用户对照明智能化的接受程度。

另一种形态的跨界多出现于上市公司中,诸如佛山照明新推出佛照电工,勤上光电和长方集团转向教育产业,雷曼光电布局体育产业,利亚德从事文化传媒,茂硕电源在做充电桩和太阳能逆变器业务,鸿利光电也改名叫鸿利智汇。主要原因是照明行业近年来的惨烈竞争环境,使得上市公司们迫于营业和利润压力,需另辟蹊径。


 电子商务  

照明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主要以 B2C 交易形式为主。2015年电商平台照明产品主要销售数据为:淘宝(含天猫)销售各类照明产品约为277 亿元人民币,京东约 46亿 元人民币,虽然总体占整个照明行业内销的比例依然不算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增长势头可观。

主要原因是 B2C 交易形式的高速成长和LED照明企业的快速发展。很多民用LED照明的标准品体积小、单价高、型号简单、便于仓储、运输和安装,较为适合电商特别是B2C渠道销售。同时相比传统线下渠道,电子商务因其模式较新、前期投入较低、推广相对直接等优势受到中小企业欢迎,即便是大企业如飞利浦、欧普、雷士等,也因扩展渠道的需要,逐步发力线上渠道。而近两年来看,线下照明品牌介入线上,使得原来线上畅销的纯电商品牌们逐渐没落,印证了要照明产品若想线上强,要有强大线下基础作保障的说法。

越来越多的线下厂商积极进行电商化转型,但是他们开展电商业务,本身存在租金、配套和税费等各项费用,和纯网店相比价格不具竞争力,此外还需要优化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产品、信息等多重关系。而在具体运营中,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和线下一样惨烈的价格竞争,致使加量不加价,增收不增利,还面临资金链和库存的双重压力,很快让厂商深陷困境。今年上半年佛山某销售过亿的照明电商企业的倒掉即是警示。

总之,照明厂商目前在电子商务领域依然处在探索阶段,想真正实现规模盈利的销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产品趋势及热点

我国照明电器产品结构也处于变革中。这其中传统照明产品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白炽灯和高压汞灯因全球节能减排大趋势的要求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金卤灯受到LED产品冲击最为直接,近年下降幅度较大;荧光灯、卤钨灯、高压钠灯等产品也已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期,开始步入下行通道。

以LED照明为代表的新兴产品正蒸蒸日上,其性价比不断提高的同时,市场替换需求也在逐步放大,市场前景可观;目前LED照明市场主流依然为替换类产品(RETROFIT),如近两年在欧美市场销售火爆的LED灯丝灯就是代表。


灯具产品则向着LED一体化灯具结合智能控制的方向发展。一体化灯具思路的体现在如目前市场上较为流行的面板灯(Panel Light),高棚灯(High Bay)等等;而照明智能化的思路主要在灯具、传感器、通讯装置和控制系统软硬件组成的系统解决方案。

LED照明时代,行业经历了“室外热”,“室内热”,“灯丝灯热”等阶段,如今又迎来“智能热”,做照明的如今言必称智能,而我们多数人对智能照明的理解其实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拿室内照明来说,可调开关,亮度和色温就智能了吗?只能算可调照明;室外照明来看,集成道路照明、视频监控、环境监测、充电桩等功能的灯杆就智能了么?也许叫多功能灯杆更合适。所以在笔者看来,明智能化的最终落地仍需较长探索过程。

最终,我们的照明产品还是希望实现更高阶的追求,即照明以人为本(Human Centric Lighting)的理念。


照明行业的发展应对之策


 对企业的建议 


1

加快转型升级



我们进入固态照明时代,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所谓 LED 照明,无论是传统照明企业转入,LED 企业转入,都需要转型,即传统照明企业要转型 LED,LED 企业则要转型照明,两类企业相互尊重,交流学习,才可共同发展。


2

推动兼并重组


虽然兼并整合之路荆棘遍布,但人生何处不挣扎,未来该趋势依然会继续,更多的企业会涌入资本的大潮中,同时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会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也是企业未来成长扩张的一个便捷模式。


3

注重品牌建设



这个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是要必须进行的。需要承认现实的是,代工是我们很多企业生存的方式,但是不能因为还有订单就高枕无忧,近两年据报道苏州和东莞的多家万人电子代工厂倒掉,应该让我们未雨绸缪。我们欣喜的看到,欧普、雷士、生辉、远方、阳光、三思等国内知名企业都在致力于在海外打造自主民族品牌的路上奋进。

在2016年法兰克福展上,展方为中国企业开辟了一层新馆,即均为特装展位的亚洲精品区,数十家国内优秀企业在其中展示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形象,这也是随着中国制造的照明产品国际地位提升的必然趋势。


4

增强行业互动


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企业不仅可参与会议、展览、培训、调研、咨询、标准等各类实体平台以促进行业交流,同时亦可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虚拟平台进行互动。

而作为国内照明行业唯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中国照明电器协会一直主张也致力于促进行业的互动交流。下一步我们也将制定和完善社会团体标准;加强跨行跨界的直达终端用户的交流等工作作为重点。希望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和支持。


 对市场的建议 


1

预期回归理性



企业掌舵人不能过于理想化和片面化,思维应由盲目跟风回归理性逻辑。市场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接受目前市场从政府推动型向市场拉动型转变的现实;在目前经济和行业大形势下,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都要有相应的准备。


2

重视细分市场


在目前残酷的行情中业绩还有亮点的企业,相当一部分的就是专注某类细分市场,也是一种差异化发展的体现。

耳熟能详的有宁波赛尔富的LED柜台灯、深圳恒之源的地铁车厢灯、海洋王和华荣的特种灯具、深圳珈伟的太阳能草坪灯、常州鸿联的核电站照明、广东雅江的舞台灯、中山光阳的冠雅台灯、中山汤石的博物馆照明、无锡优为的服装店照明、三本照明的超市照明等等。这些企业规模不见得多大,但在其所在的细分领域中堪称翘楚,已具备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就有着稳定的市场回报,从而成长和发展。


3

力求多点开花



这一点的提出主因是单一市场有风险。举例来说,深圳某企业以给日本企业贴牌加工替换产品的业务为主,2011年东日本地震后日本市场能源消费观念发生巨变,LED替换类产品市场发展迅速,该企业随之高速成长,一跃成为深圳出口前五;但是不到三年时间,日本市场的替换产品趋近于饱和,市场开始转向一体化灯具方向,主要依靠日本市场的该企业开始举步维艰。而这里讲的多点开花包括多客户相对均衡协调发展,国内国外市场并重,线下实体和线上电商渠道并举等。


4

保留优势项目



企业对自身的定位要准确。不论传统照明企业还是新加入企业,原本还在稳定赚钱的优势项目不可轻易放弃,LED照明的持续投入也需要自有优势项目的稳定的市场回报来维系。去年,佛山照明和木林森双雄在LED灯管业务上的“火拼”的资本就是,佛山照明传统的白炽灯和卤素灯都有着不错利润,而玻璃灯管是其成本的“杀手锏”;木林森则依靠全国第一的LED器件封装规模来支撑,同时其具备的中下游内部供应链成本优势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丢西瓜捡芝麻”后难以为继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对产品的建议 


1

适应市场需求



产品结构调整应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目前来看,替换类产品如球泡、灯管、MR 射灯、PAR 灯、灯丝灯等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依然将是市场主力;而一体化灯具结合智能控制则是未来方向,也是企业研发和创新的重点。企业应由市场引导研发生产,从而制造出市场最能接受的产品;销售团队和生产车间应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配合。

简而言之,市场上卖得最好的永远不是最佳的产品,而是性价比最合适的产品。


2

重视产品质量



现实是,价格战在我们这行每个角落里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单纯价格战不是长久之道,好的产品才能有持久生命力。随着我们国家 LED 照明产品标准的不断完善,我们企业都应严格按照标准生产,才能制造出安全的、舒适的、高效的好产品,对经销商负责,对终端用户负责,也是对自己的生意负责。


3

做好拳头产品



单个企业的能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面面俱到。无所不能的另一个含义就是一无所能。潜心做好自己拿得出手的单品就是基础,亦有助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和价值。


4

形成资源互补

行业发展到如今的阶段,中小企业单打独斗已难成大器,抱团发展是符合产业趋势和企业需求的。上文提到做好单品,那么客户需要的其他产品可以靠合作形式。比如余姚燎原、宁波升谱、上虞尧亮和上海广茂达就组成了的小联合体,燎原主营路灯和灯杆;升谱主打封装和市内;尧亮擅长投泛光灯;广茂达则专于景观照明,这样的组合产品各有特色,渠道各有侧重,形成了产品和资源的优势互补。而此类区域性小型专业联合体或共同体比之行业内为数不少的大而松散的联合体更有实际意义。


照明企业竞争力分析


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机遇中伴随着挑战,残酷中又孕育着希望。正如查尔斯狄更斯所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


1


国际大企业现状及中国企业的位置



国际大企业动态

PHILIPS 

近两年先后分拆卖掉了位于德国亚琛的 OLED 器件业务, LED 器件及车灯业务(即亮锐 LUMILEDS);去年则将照明业务也从皇家飞利浦中分拆出来独立 IPO 。

OSRAM 

去年将其持有的 13.47% 的佛山照明股份出售给广晟集团;今年则将其五大部门中的 CLB(传统照明及镇流器)和 LLS( LED 照明及系统)业务分拆成独立公司朗德万斯 LEDVANCE (包含北美喜万年)出售。

Panasonic 

近些年先后关闭了亚洲的多家工厂,包括上海的松下照明装置,杭州工厂,印尼的荧光灯厂和日本本土的两家工厂。

GE 

去年将其部分LED照明、太阳能、储能与电动汽车等业务整合为新的能源公司 Current;今年则斥资一亿澳元收购位于墨尔本的无线通讯和智慧照明著名厂商 Daintree Networks ,体现了其在迎接智能照明时代的布局思路。今年9月1日则宣布GE照明退出亚洲和拉美市场。

AYI 

去年斥资3.85亿美元收购了施耐德电气旗下从事室内照明的子公司 JUNO 照明;目前对 OLED 关注度高。

TOSHIBA 

和松下类似,近年先后关闭了本土的四家照明工厂;去年宣布退出刚进入一年的白光 LED 业务;今年则将在华的照明业务打包以10亿人民币高价出售给康佳照明。

ZUMTOBEL 

重整旗下品牌,上缴市场权限。旗下包括 ZUMTOBEL(室内灯具),TRIDONIC(COB、驱动和调光器),THORN(室外灯具) 和 REISS (特种灯具),以及2015年刚收购的英国建筑照明品牌 acdc 。

CREE 

作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一直受困于照明业务的低毛利率,但从2015年开始照明已经成为其营收最高业务。去年将利润最高的功率器件和射频器件业务分拆成独立公司疾狼 wolfspeed,今年将新公司出售给了其最大竞争对手 Infineon;今年和安富利 AVNET 新签署了代理协议,这已是 CREE 第五家器件分销商,推测其未来在光电器件业务方面也有策略调整。

COOPER 

整个 COOPER 工业集团已为跨国巨头伊顿电气集团所高价收购。

HUBBELL

收购了灯具公司 Varon Lighting。

SAMSUNG 

一度高调进入照明市场的三星2014年宣布退出全球照明应用市场(除韩国本土)。

LG 

今年将原本在LG化学旗下的 OLED 照明业务调整移交给LG显示管理。

从以上种种国际大企业近年来密集的调整可以看出,在中国企业大举进入 LED 照明市场的同时,国际大企业基本都在积极采取应对的调整策略,这并不是说明他们没有技术和品牌方面的优势,而是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这种优势比之传统时代已不再显著,而且已经深刻地影响到自身的盈利模式,而不得不瘦身以将重心转向更加盈利的业务


中国企业在全球的位置


2015年全球前十大照明企业中(见表十二),最后一位的 Hubbell Lighting 全年营收大约折合 85 亿人民币,国内营收排名靠前的飞乐(2015 年 50.7 亿)、欧普(2015 年 44.68 亿)、阳光(2015 年 42.58 亿)等公司距其尚有较大差距,但应该能看到国内照明企业的快速成长,一方面中国本身也是个巨大的照明市场,另一方面这些大企业也在致力于在海外开疆拓土,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民族品牌进入 TOP TEN 榜单。


2

国内照明企业竞争力分析

发展的范例

在目前比较恶劣的市场环境下,依然能够交出靓丽业绩的企业主要是几大类:内销自主渠道型企业、大量出口代工型企业和专注细分市场型企业等。

(1) 内销自主渠道型企业


渠道和品牌是需要积累的,所以国内优秀的渠道型企业都算得上是老牌企业,虽然各家渠道类型各有千秋,但相同点是都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较强的生产能力和庞大的经销网络。(见表十三)
 

(2) 大量出口代工型企业

综合来看,LED 照明产品出口排名前列的企业多在传统照明时代就开始给国际大厂们大量贴牌加工,这样使得市场方面有稳定可靠的外销渠道,生产方面也由于量产镇流器的经验能够较快地向 LED 转型。(见表十四和表十五)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依靠单一大客户的企业在发展中有时不能以自身意志为转移,比如 2015 年表现出色的海莱和元晖,分别在 2016 年上半年由于其大客户 FEIT 和 CREE 的调整而增势趋缓。

(3) 专注细分市场型企业

上文已提到的有赛尔富、深圳恒之源、深圳海洋王、上海华荣、深圳珈伟、常州鸿联、广东雅江、中山光阳、中山汤石、无锡优为、上海三本等,此类企业整体规模不大,但在其所在的细分领域中已具备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借着这样稳定的市场回报,有利于其成长和发展。


国内企业的类型

国内目前几万家照明生产企业,笔者将其分为三大类,即:传统照明转型企业、LED行业转入企业和其他行业转入企业。

① 传统照明转型企业

以前就从事照明产品生产和销售,在 LED 照明时代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转型的企业,无论是渠道型的、出口型的还是生产型的,目前行业内具备大量营收的主要是这类企业,包括欧普、三雄、雷士、佛照、阳光、得邦、立达信、亚明等。

② LED 行业转入企业

之前从事 LED 相关行业,后进入照明应用领域。包括 LED 中上游芯片封装企业,如德豪、木林森、国星、长方、万润等;LED 显示屏企业,如三思、洲明、利亚德、雷曼等。

③ 其他行业转入企业

之前从事其他行业,和照明并不相干,因 LED 照明的蓬勃发展而进入。这些行业涵盖家电、地产、汽车、钢铁、煤炭、环保、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不一而足。


各类型企业竞争力

① 看好大部分传统照明转型企业前景

其优势在于:

1、懂照明:更了解行业相关的技术研发、市场运作和客户需求等;

2、有渠道:拥有多年积累的国内的零售、批发和工程,国外的进口商代理商和大客户;

3、有品牌:照明品牌在终端用户那里也将是LED照明品牌;

4、有规模:生产的大规模化,也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5、有后备:传统照明产品目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仍然占有一定地位。

虽然具有以上优势,传统照明转型企业仍需加强研发创新,紧跟技术趋势;培育市场,拓展渠道;品牌企业要坚持做好产品,把行业引导到正轨上来;优势项目不可丢,新进项目跟着走

② 看好部分 LED 行业转入企业的前景

其优势在于:

1、 有半导体或电子方面的生产和研发基础;

2、大多具有规模生产方面的经验;

3、LED封装企业有内部供应链,具备成本优势;

4、 有一定的渠道,在某类细分市场上具备资源。

同时需注意,单一市场风险大,争取多条腿走路;加强与传统照明企业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抱团共赢。

③ 不看好大部分外行转入企业的前景

1、对照明的认识相对匮乏;

2、缺乏从事照明行业的大多资源;

3、 大多只能选择纯 OEM,自己无法把控自身的发展;

4、 行业归属感较弱,人员忠诚度偏低。

笔者并不排除个别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良好的公共关系的企业能够脱颖而出,但也遵循先例地认为绝大多数外行转入企业在 LED 照明时代占有一席之地的难度很大。对于此类企业,笔者建议,没进来的请三思而后行,已经进来却感觉不妙的,跨国巨头三星和东芝尚可能屈能伸,激流勇退亦不失为良策。


结语


最后笔者想用大文豪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作为结尾:"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黑暗的季节,这是一个最光明的季节。"

中国照明电器行业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机遇中伴随着挑战,残酷中又孕育着希望,在目前相对低迷的大环境下,也正是一个淘汰低效产能,杜绝低劣产品,肃清低端企业的一个过程。这一轮大潮过后,相信行业内那些有情怀有节操的优质企业会生存下来,继而发展下去,搭上"开往春天的地铁"。

文中夹杂太多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分享探讨,不足之处请观者斧正。


温其东

 中国照明电器协会 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