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与环境的图底关系
文 | 吴静
编辑手记
灯光作为建筑的第四建材,是一种看得见摸不着的存在。正是因为有了灯光,事物在不同的灯光效果下才可以显现出不同的氛围、外观。
图:法国埃菲尔铁塔夜景,夜晚暖黄色的灯光下,埃菲尔铁塔收起了白天时候的端庄威严,散发出浓浓的浪漫气息,可以说,光重新塑造了埃菲尔铁塔。
灯光的魅力不仅于此,虽然建于1889年的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已经过了版权保护期,但法国最高法院在1992年判决,其百年庆典设置的灯光效果依然受到法国版权法保护。因此,使用埃菲尔铁塔夜间的照片是需要得到其管理者授权,并根据具体情况支付费用。由此可见,灯光对于环境的塑造起着非同寻常的作用。
--------------------嗨~ 我是进入正文的分割线--------------------
灯光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无论是室外夜景灯光,还是室内照明灯光、装饰灯光都显示出对于塑造环境、改变环境的巨大潜力。
人们总是习惯用“华灯初上”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城市夜晚的到来,于是,在阳光转身而去之时,灯光出现了,整个城市都变了个颜色,它和环境交相呼应、相得益彰,成为了夜晚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图:香港太平山山顶维港日夜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南宋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写的是元宵节月下观灯,节日气氛跃然纸上。然而作者的意图并不限于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从中不难看出文化之于灯光的意义。
灿烂的灯光秀固然美艳绝伦,但若没有内涵,就难免流于浮夸,难称大气。
规划,这一时下颇为流行的名词,反映出了人们对于广度的重视。大至一个城市,小至一条街道,没有规划,不成方圆。由此便牵扯出了图底关系的问题,谁为图,谁为底?
在《寻找失落空间》中,罗杰·特兰西克提到:图底理论“是基于建筑体量作为实体(图)和开敞空间作为虚体(底)所占用地比列关系的研究。”相比建筑来说,光显然没有一个固定形态,因此光与环境的图底关系实际上还是和建筑与城市的图底关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是否光与环境就等同于建筑与夜晚呢?
这显然也是不确切的。
光虽然不具有固定的形态,必须以建筑物实体为载体,但光可以改变建筑物的外观、颜色、甚至体量感。建筑在夜晚不再只是漆黑的或者是蜡黄的,可以是五彩斑斓的,也可以是若隐若现的。梦境和幻景不再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现实就可以如此瑰丽。
图:西格拉姆大厦在一层的大厅中凯利设计了大量的垂直光源,这些光源与上层的部分产生了很大的反差,从而制造出了一种悬空的效果,这也是西格拉姆大厦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虽然已过去50多年,但仍然还有很多人至今也怀疑它会倒下来,理由是“下面看起来太不稳了”。
当然,这些都要归功于这些年来照明行业的发展以及照明观念的进步。真可谓,大街小巷,百花齐放,灯光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了夜间环境的主宰。就像人们刚刚掌握了混凝土技术一样,灯光也迅速改变了一个城市的外貌,只不过是在晚上。
同时,灯光的公共属性也决定了设计者必须去考虑灯光和人、灯光和环境的关系。于是,各种照明设计规范也尽其之所详,对灯光和环境的关系,例如色温、照度等,做出了定义和指导。从大的方面讲,整个城市、街道的亮化自然也就需要好好计划了。
细节之美,在于不经意间的一瞥,在于茶余饭后的玩味;也许看不出哪里不同,但感觉上却大相径庭,这就是细节的功用。
中国自古便有“灯下观美人”一说,灯光的表现力可见一斑,合适的色温、照度、光比能够营造出有质感的画面。同样,灯光对于建筑的细节亦是有所放大,有所表现。白天,日光带给建筑的暗部,在晚上,可能就会成为灯光着重表现的部位,而且阴影形态也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使得建筑夜晚的表情有所不同,而这正是设计者可以灵活把握的。
古语称“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这一草一木的完整感让人们叹为观止。不难发现,再小的物件都可以自成系统,它们总是看上去很简单。人们关于现代艺术的观念也是倾向于认为 “simplicity” 即简约是一切艺术的基础。而实际上,事物自有其完整性和复杂性,灯光与环境的关系也有此特点。
灯光与环境往往构成一个整体,所以其完整感也是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吴静
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灯光专业
自由设计师
云知光照明微课堂专栏作者
—————— THE END ——————
为心而做的才叫照明设计
为眼睛做的那叫布灯
学灯光设计,这里就有
▼
长按下方图片
就可以直接加我咨询噢!
点击阅读原文
送自己两天一夜的学习之旅
增强专业是提高竞争力的唯一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