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忍得住不表现
文 / 梁贺 徐庆辉
中文的“夺目”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词,闭上眼都能脑补那种咬牙切齿的动感,意思就是要争取眼球。而设计,大都先要解决眼球的关注问题,所以设计师这职业天然就有了一种“要好好表现作品”的“原罪”。在这种原罪之下,设计师往往会无意识地就或多或少地耍起了“表现”,因为表现能突出设计的能力啊。然而一旦有了这种意识,这个设计就会偏离了设计服务于使用者的动机。
照明设计师赖雨农(UNO Lai)曾经说过他一次经历,他对业主说:你这个项目很多位置真的不需要装灯。业主很讶异:花照明设计费请你来告诉我不需要灯? 他调侃说:那你就不要付我设计费好了。所以,表现和不表现,这个平衡不容易。照明设计界老前辈周鍊老先生说: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忍得住不表现。
斯图加特新图书馆里的每一寸空间与光影,都配得起这句话。向大道至简致敬。
斯图加特图书馆坐落于德国的斯图加特市,外部采用浅灰色的清水混凝土和磨砂玻璃材料的双层结构,看起来就是个简单的方形盒子……独特的美。
建立之初有人曾迫不及待地去谴责其简单方格网的立方体形式是单调沉闷的,甚至有人绘制了它与《审判》电影中的一座知名监狱的对比图,设计它的韩国建筑师 Eun Young Yi 还曾开玩笑说,这一定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图书监狱。
图书馆开放后,来访者都很喜欢这座立方体行政建筑内部非同寻常的环境,内部照明对比很小且很能指示方向,带来一种平静的氛围。
走近了剖析,每个模块窗又是由 N 个方形中空玻璃组成,简单重复的方形,唯一的色彩。请注意了,建筑采光是建筑照明的第一道功夫,玻璃的使用和阵列的方式,必定会同时为室内的光环境设计带来非常特别而体系的影响。我们常说的,建筑照明“一体化设计”,就是要结合采光一并考虑的设计。
光的仪式感光的仪式感是古典时期建筑师在宗教建筑上使用得最多最极致的一种光环境设计意图,这里显然也用了这种方法,进到图书馆首层,盒子序列的建筑基因在室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室内是建筑的一脉相承。
首先是门厅“心脏”。
简单的方形三层通高空间,顶上一个天窗。这样的空间感让人联想到古罗马的经典空间形式“万神庙”,这是用光缔造仪式感的方法。天花板上简单排布的洗墙灯,把白色空间立面均匀照亮。人们一踏进这个纯净空间,顿时失去了空间方向,只剩下唯一的主题:“安静”—— 无论是口耳还是心灵。
三层之上是陈列和阅览楼层,每层向内缩进,五层空间形成一个方形“漏斗”,直至最下层的核心天窗。从空间布局上看,这种缩进和对侧布置楼梯极大促成了空间的交流感,在不同楼层位置的人由于能上下看到不同角度和纵深的空间和人,而产生了非常强烈的社交概念。
当代购物中心建筑中可谓把这种空间的布局方法用到了极致,交流感同时让空间的价值流通起来,顶层价值不再因为“偏僻”而与首层形成巨大的落差。白色的空间色彩和天棚上日光为空间赋予了冷调的情绪,而低色温的人工光源选择则像极了一抹温暖的画笔,勾勒了陈列的轮廓。用冷暖的碰撞,对比出空间的趣味。
留意到转角处忽然亮起来的一抹光斑吗?亮度的变化是可以构建出节奏的,在横平竖直的线条中,顿时让有序的空间感灵动了起来。非常有意思的光设计,赞!设计师们可以学习起来。
这个视觉像极了一幅奇妙的不可能图。每层之间的连接楼梯位置都是连贯式,让你在里面穿梭游走时感到那种顺畅,仿佛是在游历没有尽头的知识海洋。这个角度观察角落的射灯打出来的亮斑,是不是马上感受到空间的节奏被光勾勒出来了。
照明设计对于空间的作用,这可见一斑。
屋顶是双层的,外部一层太阳能光伏发电板,可旋转跟踪阳光,同时也是控制自然光照的遮光板。内部一层是柔光透光板,让外界自然光均匀散布进室内。仰望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自己被装在一个装满了水的巨大的金鱼缸中?每层楼都在天花上安装灯具,对书架和通道做补充照明。均匀的偏光洗墙,毫无重点照明,延续的就是那个“纯粹”。
目测室内灯光色温是 4000K,理由?天花板透进的自然光是6000K 左右,你看室内灯光是不是明显比它暖两级?
在自然光深入不达的位置,就安排了更多的均匀照明灯盘,满足查询、阅读对光的需求。
周边靠窗处有通长的走廊位,这个有趣的退缩不是给人行走的,而是他作为“绿色建筑”的又一重要措施:横向、纵向通风。
作为一栋“高层建筑”,屋顶露台自然是给人欣赏城市风景的重要场合。
摄影
林力勤 Liky
南社·建筑文化传播 设计总监
资深建筑摄影师
云知光首席视觉营销官
点评
徐庆辉
云知光联合创始人&首席产品官
复旦大学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
国家高级照明设计师
DIAL全球认证讲师
华人照明设计师联合会(CLDA)副会长
18年行业经验的照明工程师
梁贺 LEGO
云知光联合创始人 & 首席运营官
中山大学金融学系毕业
跨界设计师
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
—————— THE END ——————
点击阅读原文
为成为更优秀更专业的自己
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