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光与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式开展战略合作
文/eLicht
编辑手记:
云知光与广州国际灯光节日前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启动2016广州灯光节筹办工作,共同推动艺术结合技术融合,为促进更卓越和更人文的城市光文化努力。
崔峤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北京人文艺术中心馆长、2015国际灯光创意城市论坛嘉宾
我们往往误认为(对于灯光艺术而言)设备和技术是摆在第一位的,显然不是。
11月14日,瞩目的广州国际灯光节在珠江新城海心沙隆重开幕,这个正式与悉尼灯光节、里昂灯光节并称当今全球三大灯光节的活动,有着最震撼、参与人数最多(接近两万人)的开幕式,因此用“隆重”二字形容毫不为过(更多精彩,请看本期推送第二条,内有彩蛋噢!):
图:开幕式的恢弘场面
图:内场人潮拥挤
图:外场“人满为患”
与此同时,广州国际灯光节主场位于有“广州城市客厅”之称的珠江新城中轴线上的花城广场,超过36件来自国内外和十所设计院校的作品分布其中,为市民观众提供一场游走夜色花园里的视觉盛宴:
灯光节现场作品:
图:大剧院外“月球”洒落清辉引遐想
图:高塔之光交织成网、互相激荡(激光表演)
图:桃花岛上开出的醉人花海
图:光魔方闪耀变幻
图:广图外墙变身一汪波光粼粼的水,各色图案变幻
灯光节现场观展指引图:
创意城市论坛
灯光节应该是人文、艺术与照明技术的盛宴?
跨界国际大师齐聚献策
11月15日,国际灯光创意城市论坛举办,来自海内外的知名策展人、灯光艺术家、互联艺术机构、知名照明设计师与灯光节组委会一同探讨国际灯光节的未来。
城市互联的艺术 主讲嘉宾:
广州国际灯光节与云知光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启动2016广州灯光节筹办工作,共同推动艺术结合技术融合,为促进更卓越和更人文的城市光文化努力。
图:广州国际灯光节承办单位,锐丰文化总经理黄沛凌与云知光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梁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2016年广州国际灯光节筹备工作。
作为致力于推动灯光知识传播的照明行业平台企业,云知光将不遗余力与广州国际灯光节共同努力,将更美好的光文化带进群众生活。
不易的五年
从广州走向海外
有光到有文化的探索
今年是广州国际灯光节第五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这个平均民众参与人次高达800万/届的活动也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2015国际光年推荐活动。
获得国际的正式认可,也意味着,从起步时宣称的要做全世界最大的灯光节目标(从人流量看的确实现了)到如今,历经作品广告植入方式粗暴、广告比重过高、艺术性缺乏、人流安全压力等层出不穷的挑战,不断在改进的广州国际灯光节正式进入了“国际灯光节圈”这个俱乐部。
然而盛名之下,压力难免,无论是成为广州市的文化名片还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表面是要风光体面,背后需要缜密可持续的商业体系支撑。
模式
博弈
企业办艺术的乐与路?
与悉尼、里昂或新加坡这些政府办的(多为当地旅游发展局主导出资)海外知名灯光节不同的是,广州国际灯光节的运作模式完全相异,政府作为主办单位完全授权企业运作,组织形式、资金和作品都由承办企业锐丰文化承担。
因此,广州国际灯光节的基因里,开放自由和政策指导同时存在,带着镣铐跳舞。
也正因为如此,跨行业、跨区域与跨国的合作对于广州国际灯光节越走越好而言尤为重要。
因为只有把产业链条拉得更长,才有可能将显著利益低洼填平。
里昂灯光节拉动的小镇旅游产品收益,正是如此。
内容
博弈
商业与艺术的平衡木?
李铁楠老师在论坛中指出,当下很多灯光节的普遍理解还大都停留在“观看”内容上,而缺乏了与民众的互动。
视觉价值是最直观的价值,这又与灯光节中参与的赞助商如何实现商业意图有关联,但灯光节毕竟不是商业展览,民众观看和参与的更不能是直白的广告而是艺术与文化,但艺术品总需要有人买单(而且动辄价值不菲),审美教育更是数代人的努力不可期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其中的平衡点如何把握呢?政府、运营者、艺术家,如何面对和评估这个新模式下的新事物?
我们认为,在这件事情上的平衡点就在于:
艺术的商业价值被实现。
如何实现?通过平台、模式、衍生产品落地。
与我们有关的未来
照明行业面临的两大机会
照明跟灯光节这件事的关系理应特别大,但由于照明行业传统运作结构的关系,照明行业对各地灯光节的参与远没有应有的程度,跨界更无从谈起。
然而,抽丝剥茧去看问题本质,群众需求、商业需求、政府需求、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在一场优秀的灯光节活动中找到连接的平衡与实现的路径的。
而照明行业,更应该走出照明圈,通过艺术与人文的入口,走向城市与居民。
1、生活方式趋势优势——灯光艺术商业价值凸显
这个观点在微课堂《照明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文有阐述。
如果说航空和通讯让我们的生活地理维度缩小,那么照明技术发展其实让我们的夜间睡眠时间一再推后。
夜生活,已经成为生活和消费的普遍热点,这是显而易见的利好。
更值得期待的是,早几年前还是属于新生事物的城市灯光节,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经营管理者采纳,并逐渐与城市夜景有机结合,成为一种城市风景,而更广阔的应用以及更快速的推广,则可能在于从购物主题转向体验式消费的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灯光装置对氛围渲染的用处上,毕竟,夜与光影是天然的情绪渲染高手。
图:2014年广州灯光节上的Playme 3D灯光互动装置。这类声光电互动技术,其实还有一个强大的应用需求点,就是体验式主题商业的元素,为其添色加彩,这其实是个风口。
五年时间,广州国际灯光节改变的不仅仅是模式,更反映了民众对夜间观赏的生活方式的硬性需求。
图:灯光艺术家 Danny Rose 用灯光渲染的餐厅,能为顾客用灯光呈现各种奇异的场景,而这种技术原本只用于灯光表演。
图:2015年新年台北地标101中心设计的101只生肖羊灯光艺术装置,由灯光设计师、艺术家赖雨农策展并参与创作。
图:灯光设计师许东亮作品《光塔》入展威尼斯双年展,同时被上海新天地购物中心引入作为商业空间艺术作品。
2、媒体立面的内容——那些空虚的建筑幕墙们
随着照明技术的发展,用各种灯光设备让整栋楼亮起来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为了让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能在夜里彰显地位,让建筑外立面布满像素点的媒体立面已经成为了城中各种高层建筑的标配,同时,照明控制系统的进步让这些像素点们动起来变得轻而易举。
巨大的设备投入在建筑幕墙上了,那么问题来了:内容欠奉。
图: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群是最早通过幕墙灯光局部联动实现灯光表演的,现在的中国城市,三四线城市能缤纷如此已经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了,但设备堆上去了,灯光演绎的艺术性是缺席的。
因此,我们能在城市的建筑上观看清晰的新闻联播和金嗓子广告已经成为现实,这是一件让人绝望的事情。
同时也给了我们寻找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机遇:
图:由飞利浦照明出品的秘鲁 BCP 银行大楼外立面,动态灯光内容由互动艺术装置产生,把夜晚的建筑整栋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艺术装置。
我们的城市已经亮起来,我们的灯光节已经越走越快,当灯光艺术已经在你身边随风潜入夜,你要如何与它谈一谈?
声明:本文灯光节现场作品图片来源于广州国际灯光节,部分照片来源于 WORLD SHOW 传媒。
我们的城市已经亮起来,
现在,是时候该你来让它越来越靓
但,还是得先提升设计能力
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