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会害怕黑暗,只是因为对未来的未知,所有的美好,都从光而来。
编辑手记
每年知了叫得最欢的时候,除了是让成人们感怀的年度“毕业季“,更是高考完的学子们过独木桥的”人生分水岭“(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个过于粗暴的说法,但事实上,被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我们每一次分道扬镳的人生交叉点中,这实在是个太重要的点)。
根据并不科学的估算,大概90%以上的人,大学志愿都是命运选择的吧,几个字的名称和几百个字的专业介绍,哪怕你很神通地看懂了,也是然并卵的,所以,高考“选志愿“这件事,无论如何也算是一次人生茫然奔袭的代表作。
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被昵称“灯泡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天哪这个原因好老土),是个业内太有名气的专业,以至于常常被冠以”行业黄埔军校“等等这些十分创世纪的词语装饰,如果不是LED时代的轰烈,让照明这个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却常被忽略的行当被高度关注,灯泡系与形容词”冷僻“的长期搭配恐怕还得继续。
无论是作为一个专业科普平台还是云知光与灯泡系不解的姻缘(不懂请搜),今天我们都应该很负责任地让更多祖国优秀的未来走近这个伟大的,很直接关乎人类幸福感的专业。
本文作者是个从复旦灯泡系出发,一直出落到现在成为亭亭玉立的一枚知名照明设计师的大美女,以下建筑的室内外光环境设计就是出自她手:
图:温州万象城展示区
图:黄山悦榕庄售楼中心
为了让你清晰看到灯泡系是怎么培养一个人,她简直比招生主任更操碎心。我们来听听她怎么说:
其实,选择没那么困难
照明设计作为一个职业,这些年来已经逐渐被大家所认知和接受。但是一个照明设计师究竟应该具备什么素养和能力,却仍然是千人千言莫衷一是。
我无法给“什么是照明设计师?”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作为一个照明设计师的成长之路,窥斑见豹,希望能通过我的经历和成长,让大家对“一个照明设计师的自我修养”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对我个人而言,成长为一个专业的照明设计师,我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
1、大学本科:人格的成熟和对行业的了解期,主要学习的是思维的拓宽和基本的技术知识。
2、研究生阶段:职业兴趣的明确,深化自己独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在建筑和设计方面的飞速成长。
3、工作阶段:从理论到实际设计与工程的转变。
那是梦想的起点,也是实现梦想的支点
图:复旦大学
图:电光源楼,那些电灯泡们成长的地方
复旦照明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
自从十五年前误打误撞的进了复旦大学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就从此和照明行业“结下了梁子”。
先来看看那四年为了踏进这个行业,老师为我们安排了什么样的学习生活。(仔细念一下每一门课程的名称,各种穿越感扑面而来)
那些你以为无用的一切,却在遥远的将来默默给你许多
整个的大一大二都在高数,普通物理,以及近代物理中苦苦的挣扎。从高中时代简单的数学和物理,向微积分和各种深奥的物理现象的进阶,你会觉得,高考那简直就是小儿科游戏。而之后出现的数学物理方法和近代物理,就是游戏里的大boss。
图:很多专业的课本早已更迭换代,但硬邦邦的主题词还是不变的,明不明都觉厉的样子。
结束打怪生活,现在回头去看那些长长的已经看不懂的公式,虽然对现在的工作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但是它们那时候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让后来的专业课中需要用到的数学和物理变得容易了很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的老师会带给你兴趣
那段时间最讨厌也最期待的是物理实验部分,很多实验结果令人期待,但是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却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误而导致结果无法实现。
最值得一提的是《机械制图》可以排进本科时最喜欢的三门课程之一,皇甫炳炎老师把复杂机械元件的平立剖解释得深入浅出,让我们可以手工精准制图。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学过建筑,但是从第一次接触建筑图纸,我对读懂图纸和理解空间从来没有感觉到困难。
图:《机械制图》课本
图:某商业空间的总平面图。如果没有建筑学或者制图基础,单纯从美学领域进入设计行业的同志,可能初期对照明设计工作中会遇到大量的建筑图纸有困惑感。
理论固然重要,实践却能出真理
大三开始的专业课,终于开始了解我们要学习和要做的是什么。《气体放电物理》和《真空技术》为《电光源原理》做了很多物理铺垫,那时的光源还是以气体放电灯为主导,透彻的了解他们的发光和工作原理是必须。《光辐射测量》和《光源电器》是灯具系统其他部分的技术基础。《照明自控技术》是顺应技术的进步对自控技术的了解与提高。
图:《真空技术》及《光辐射测量原理和方法》
大四更是充分的和实际接触,虽然《灯具设计》和《照明设计》都还处在泛泛的阶段,但是它们是引入门的课程。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面对这个行业的众多职业选择,《照明设计》这门课是最吸引我的,也是奠定了我想要做设计的初心。《电光源专业实验》《电光源工艺》《生产实习》给了同学们很多机会,亲自下到实验室和生产车间实际去操作技术。
图:《灯具设计》及《照明设计》
所有你学过的东西,一定都会在某个时刻发挥作用
除了这些“有用”的课程,大学里都会选修一些“无用”的公共课,例如我就根据兴趣选择了《现代药物学》《汉英翻译》《商务谈判》《生命中的化学元素》这类当时很感兴趣的课程。大学时兴趣爱好实在太多,甚至辅修了第二专业“企业管理”,顺利地修完全部十门专业课。虽然看起来对职业生涯来说没什么直接作用,但是它们拓宽了我的认知、思维以及行动能力,偶尔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点亮一下。
我觉得,大学时代更重要的决定,就是选择出国继续深造。最初出于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想通过托福和GRE来挑战自己的英语能力。
后来,逐渐意识到自己更喜欢设计类的方向,而大学的专业更偏向技术。
于是下定决心出国,就这样,从复旦走向了LRC(伦斯勒)。
未来就是现在
决赛之后还有决赛
未必有彩排
这擂台曾经期待
多一点的爱
后来明白
每个存在在乎够痛快
不在奖牌
——《未来就是现在》
【版权信息】本文为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由张晨露发表于《eLicht 云知光》的《一名照明设计师的成长之路》补充编辑而成,照明微课堂平台将文章分为复旦本科学习和海外留学两个部分刊出,以期待帮助更多对该专业了解甚少的学子与家长,转载请严格按照下述格式注明,违必追责:
作者:张晨露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号: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