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从 美学的角度去看,建筑的美学生命有一半属于太阳,另一半属于灯光。所以,自然光与人工光的交错成就了建筑的美。


在建筑的生长过程中,业主、建筑师、园林设计师、室内设计师、照明设计师甚至各种物料的供应商共同努力成就了建筑,但暮然回首时,却往往很难在灯火阑珊处找到自己的身影,究其原因,似乎是各色的各样的,遗忘、太忙、视而不见⋯⋯总归,参与者们总会容易因为“身在此山中”而难识庐山面目。


因此,有规划的视觉记录缺失往往像个埋下的巨大惊叹号和缺陷,在此后的岁月中,无论是遭遇直接相关的项目介绍、投标、自我展示,或者案例回顾时,这个留下的缺陷就会像风雨来前的风湿隐隐作痛。


在这个层面,错过就是过错


作为资深建筑摄影师,林力勤和他的团队十多年来亲历并受邀记录了中国大地上无数知名项目的建设,从广州CBD珠江新城上数座知名建筑,到上海世博会中国馆。\n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建筑进化见证者,他用专栏和作品,为我们呈现照明行业中最容易忽视却极其重要的视觉:光影记录。


从何看起?整体到局部


人的80%信息接收来自眼睛,摄影与光完全密不可分,是视觉认知载体的基础,所以,从何看起其实很好理解——从认知思维推导。


简单比喻:如果你只是一个灯具供应商,你曾服务于一个很好的建筑(哪怕只是一种灯),你向别人介绍的时候,你总会先提起这个建筑,而不会绕开建筑只说产品。


这就是整体到局部的传播认知思维,所以,就算受委托于记录描述一片树叶,也至少勾勒整棵树乃至森林的面貌,你可以理解为“极致”,但在我看来,那才可算是“完整”。


对于建筑以及其中的各个构成,从人的视觉认知规划上讲,记录者至少会有以下四个必要的记录角度:


1、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角度(建筑的社会性理解);

2、建筑本身的构造关系(建筑结构的光影);

3、建筑的质感认知(建筑材料与灯光);

4、建筑与人的关系角度(人与建筑的空间尺度)。


此后会在专栏中会详细展开描述每个角度的方法论。


图:2009年的广州海心沙,亚运开幕式现场与远处珠江新城上数座摩天大楼正在大兴土木,视觉所及全是各种形态的钢结构和对比度鲜明的吊车,这个视觉的核心信息,是建筑在城市中的尺度感,工地是冷感的,但工人走过工地时候,就赋予了整个画面尺度的坐标。


我们再看另一幅同样角度处理的照片:

图:我们常说,照明设计要尽早介入建筑,那么,看到这里可能你们就可以联想到一个很重要很重要的点——“建设中”的记录有时候远比建成后重要得多,原因你懂,匆匆那年,你未来的目标客户会很愿意看到问题被解决的过程,而过程的记录具有的无声力量非常巨大,有时堪比方案。


建筑的夜景记录规划要素


以上述案例广州地标——广州塔(小蛮腰)为例,这是飞利浦照明的一个重要项目,整套使用了飞利浦照明解决方案,炫丽的用光和精妙的控制配合充分体现了当时最高水准,也让广州塔成为了极具争议的地标夜景,甚至被知名媒体引用作为形容广州的特色:各自精彩的包容性和说不清的暧昧。


那么该如何去记录广州塔的夜景照明呢?


这里选取建筑与城市的关系角度(建筑的社会性理解)简单分解:


首先,对于城市而言,广州塔的位置必定不仅在于珠江新城,而是广州的一个重要外观特征,所以记录广州塔的角度就不能简单去拍个广州塔完整无死角夜景就结束了,sorry那只能叫拍照,不叫摄影。


因此,记录一个完整建筑夜景,至少有:代表性角度规划、拍摄时段规划和拍摄手法规划三个重要因素。


代表性角度规划


兼顾广州塔与珠江水系关系、与两岸建筑关系、与珠江新城关系。



图:摄影师有时像个作家,为了选一个能准确反映建筑特征的角度,跋山涉水上天下地(真的,此处可以有调皮的表情)。


拍摄时段规划


为了夜景而夜景其实很生硬,以兼顾日照变化情况、落日过渡情况和亮灯情况、与环境光的相互关系情况为最佳。


图:是的,这是个很多蚊子很凶险的位置,但为了出好作品,只能拼了。


拍摄手法规划


手法为目标服务,移轴、广角、延时、重复曝光⋯⋯不一而足。


最终,我们得到了一组能充分体现广州塔的夜景意义的图片,选取几张比较不会出错能放在日历上的看看:



其实有个专门选取的点睛之笔你们发现了吗?


就是背景中的“月光与云”(城市亮化工程最容易忽视了人的视觉感受,常常表现为建筑物太亮导致天空的星星与月亮看不到,这一点来说广州塔做得其实非常优秀,表面亮度恰到好处)。


说那么久,仅仅拍夜景显然不符合我们的追求,篇幅关系我们把它们整理成动图:


简单总结

一个人时候,你总会有那么一瞬间会想到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韩寒因此写了《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一谈》。

一盏灯、一座建筑的时候呢?

就像不能简单把写字叫书法一样,建筑摄影其实远不是拍照那么简单。当灯被点亮时,你觉得不过是一盏灯,但被观看时,你总会去看灯与整体的关系,摄影是用镜头封存最有故事的瞬间,所以观者与世界的关系,光与影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都是用镜头讲故事的关键。


BTW,我自己最喜欢的,其实是这张:


下期再见。


本专栏所有图片均为摄影师团队原创知识产权作品,非授权严禁转载。


云知光已将 “视觉营销” 服务列为照明企业战略营销服务重要一环,咨询敬请联系 Julie@elicht.cn。


更多知名建筑的光影表现故事,请密切关注照明微课堂与会员纸质读物《eLicht 云知光》,6月将带来林力勤的2015米兰世博会建筑光影专栏。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林力勤 Liky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