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所有的美好都从光而来,高迪说的。我把它郑重的放在了云知光微店的顶栏里,今天,同样把这句话送给老岳,作为题记。人若无癖不可与交,因为没有爱好的人缺乏“深情”和“真气”;老岳属于性真情深(明证之一就是极爱用叹号聊天)的那种。感谢他,这篇文章里只有少量的叹号。


所有的美好都从光而来。

——安东尼·高迪


作为一个跨界的屌丝照明设计师,转眼间我在这个行业已经混了12年了,地支的一个轮回啊!回首看看,没有惊世骇俗的业绩,同样也没有臭名昭著的案例。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过去那么多年,总有些沉淀在内心的。是时候进行梳理梳理了。


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了光将会怎样?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山盟海誓的星光,风花雪月的月光,滋润万物的阳光,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着光,我们甚至用光来表达某事某刻的心情,赋予光的生命力。



没有了这些光的存在,我们的世界将陷入无边黑暗,哪里是山,哪里是水,哪里是家,哪里是花园,无尽的黑暗吞噬着我们的生命,那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可怕。


从伏羲氏钻木取火那天开始,人类注定将与光结缘。有人说,钻木取火是为了取暖,也有人说钻木取火是为了煮饭,我无意去辩论这个谁也说不清楚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火的存在,让伏羲氏的生活变得安全,火可以驱赶凶猛的野兽,可以引导伏羲氏们在晚上进行活动,因为火带来了光明。



日出日落,花开花落,时间的流逝季节的交替,会时时刻刻影响着周围的一切都随着而变,从而令人感动万分。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朵朵片片,你看那风吹的草原阵阵,你看那群山白雪皑皑,你看那湖面波浪涟漪,你看那雨后的彩虹高挂,你看那露珠在叶尖晶莹。这样的景色,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呈现了美丽的颜色,再通过视觉回馈给我们的大脑,从而形成我们丰富的感情。



我们可以面对大自然吟诗作赋,可以引吭高歌,可以喜怒哀乐,可以悲喜交加。光培养了我们的感情。如果这些不足以震撼你的心灵,那么皎洁的月光,繁星点点的星空下飞来的萤火虫亦或是偶尔划过的流星,是不是让你有爱的冲动?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这首乐府诗,我们无意去解读那采莲女对纯洁爱情的追求是何等的纯洁。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下为什么短短四十字会让你对美好的爱情产生向往。



夕阳西下,渔歌唱晚,宁静的湖面因为船桨的划过而掀起涟漪,那沉睡的白鹭被惊醒,呼啦啦飞向天空,茂密的荷花缠绕了少女的藕臂。这不是一副美轮美奂的国画吗?字里行间都能透露出一种静和一种美,这些都是因为夕阳的存在。我不禁赞叹古人对光的理解,可以借助光,升华爱情。


类似的对光的感悟其实不胜枚举。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夕阳的余晖通过反射照射在青苔上,你眼前呈现的那种幽静直达你内心深处,这就是光的魅力。



陈家洛和香香公主第一次在大漠中见到白玉山的情景,你还记得吗?突然发现前面高空中有几只秃鹰停在半空,奇怪的是并没有飞的迹象,陈家洛不禁惊叹,那鹰是如何驻留在空中的?走进了才发现,原来鹰停在白玉山上,那是一座纯白玉的山,在阳光的照射下,山居然是透明的,隐隐泛彩,奇丽无仑。


原文我记不得了,意思应该不会相差太远,每每想到此处,我感觉眼前就有了一座白玉山,晶莹剔透,光芒万丈。除了佩服老先生的文采,我同时惊叹这么好的文采其实是通过光来诉说的。


如果你觉得我引用的过于矫揉造作。那么,中国有句话叫做“色香味俱全”你总该知道吧!对于陈列出来的食品,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颜色,也就是色,好看的色会勾起我想吃的欲望,再加上鼻子嗅到的香,我们才会吃到嘴里去感受暗中味。这里的色来自哪里?没有光,你能看到吗?没有好的光呈现,你能有欲望吗?我想是没有的,这也是光存在的价值之一。


从远古的时代到现在,从最早的太阳光和火种到现在的各种人工光,光在无时无刻的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不仅培养了宗教,还因为光的存在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西洋的哥特式建筑,由于其建筑特点,采光往往是自上而下形成反差对比,用光影呈现立体感的空间。



欧洲的绘画在文艺复兴之后,越来越逼真,是因为作者的画作有了透视,光影对比强烈,纵深感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而日本的建筑因为岛国特殊的地质原因,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巨大的屋檐,遮挡了多余的阳光,而真正需要的光经过多次的反射穿透到了房间,光线变得柔和起来 ,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文化,面出熏先生才写出了那本震惊业界的《间接照明》,并一直影响着很多设计师。



而我们中国,由于历史原因,光更多的被赋予了节日的色彩,森严的等级关系,也只有过节的时候,才会全民娱乐。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让人流连忘返的元宵夜,必然有灯光的绚丽多彩,火树银花。


所以我们的光,除了生活照明之外,剩下就是大红灯笼高高挂,花花绿绿,绚烂的烟火映红了天,光都是以热闹喜庆为主。明白了这个,你对当下的奇奇怪怪的照明还奇怪吗?



曾经有人跟我说过,那些杂志上的或专刊上的国外的夜景照明很漂亮,是因为拍摄的水平好,因此画面干净漂亮,我也曾经这么认为。可随着时间的流逝,知识的积累,我明白,除了需要好的摄影技术,更多的是欧洲人对光的理解的不同,日照时间的长短,会对人心情产生喜怒哀乐的重要影响。


在我国的的西南天府之国,有句成语形容的特别好,蜀犬吠日,为什么?因为那里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加之被群山环绕,水汽不能散开,常常见不得阳光,因此,当阳光出现的时候,连狗都觉得奇怪,因此要叫。



而在我国的江南,有一个季节叫做梅雨季节,连绵不断的阴雨,刚开始带来的是朦胧水乡的那种美,不是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那种近乎虚无缥缈的美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可别忘了,持续一周或者更长时间的阴雨天,你还会虚无缥缈吗?你还会沉浸在那种梦乡吗?肯定不会,你渴望阳光的滋润,渴望蓝天的拥抱,渴望雨后的树叶为你展现那种绿。



正是因为日照的时间不同,欧洲人更加渴望温暖的阳光,因此,他们在处理室外建筑时,基本就以暖光为主,辅以4000K的正午色温,进而导致,你看到的建筑都是那么的干净整洁。


光是优雅的君子,风度翩翩;光是窈窕的淑女,婀娜多姿;光是强壮的青年,铿锵有力;光是柔弱的少女,含苞欲放。光,赋予了我们生命,光给予了我们感情。


我穿过山水相连的清晨,我回到葵花开放门口的午后。以张楚的《向日葵》结束今天的光的故事吧!



【版权信息】本文系照明微课堂原创文章,转载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岳锋召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

微店里买书订杂志可以让朋友代付检验人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