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有必要好好回答一下。何况,退一万步来说,决定建筑外观的人是建筑师,而不是结构工程师,这个问题还是由内行回答比较靠谱。注意:结尾处有彩蛋~
首先,我们要解决什么叫“奇奇怪怪”的建筑。
为了好让普通人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先从“奇奇怪怪”的绘画说起。
任何艺术或设计上的理论发展,其实都是和人类科技的进步结合在一起的。
在古代,绘画主要的功能是:记录。
图:记录狩猎
图:丧葬
后来人类发现了黑白灰的光影理论,于是学会了在平面的物体上打上光影,使其看起来更立体。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绘画:
再后来,数学家们发现了透视理论,于是画家们第一次真正得以在平面上正确表达人眼的视觉效果。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绘画:
图:《最后的晚餐》透视分析。
图: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后,画家笔下的作品越来越逼真,但是到了1839年,这货出现了:
没错,就是达盖尔和他的摄影术,从此绘画在像不像这个问题上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就算你画的再像,也不可能超过照相机。
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一个不以逼真为目的绘画风格出现了,这就是印象派。
图:梵高,夜间咖啡厅,1888年。
印象派根本不追求透视的准确,笔触的细腻或者用色的准确,绘画回归到表达人的情感和被写意的对象最突出的特点上。再后来,干脆连写意的对象都不需要了,只要是美的,或者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就能成为一幅美的作品。于是出现了这货:
图:康定斯基,哥萨克士兵,1911年。
对于绘画专业的人来讲,康定斯基的东西已经算老古董了,但是很大一部分的国人仍旧觉得这个太前卫了,超出了他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原因是:长期美学教育的缺失,使国人审美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对新事物的宽容度也非常的低。在国外很多人眼里已经非常平常的东西,在国人眼里成为了“奇奇怪怪”的东西。你觉得奇怪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土鳖。
好了,我们回到什么叫“奇奇怪怪”的建筑。
开始的时候,建筑的主要功能就是遮风避雨,建筑技术也是从怎么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稳定的结构,最大的使用空间开始的。
图:茅屋复原,爱尔兰,约1万年前。
后来人们发现力可以通过,屋顶——梁——柱子 的顺序来传递,而铁器的大量应用也使得大规模雕琢石料成为可能,大体量的建筑得以出现。于是出现了这货:
图:雅典卫城,希腊,BC580年。
罗马人接过西方发展的接力棒后,因为罗马盛产火山灰,于是有了最早的混凝土,于是得以在不需要采集大块石料的情况下,只用砖就能得到大跨度的建筑。
图:万神殿墙体剖面,罗马,BC25年。
图:万神殿内部大跨度空间,可以看到已经不需要希腊式建筑内部密密麻麻的柱阵。
再后来罗马被蛮族灭亡,哥特式建筑开始成为西方的主流。由于没有火山灰,混凝土已经无法大规模运用。这个时候工程师们发明了哥特式拱,使得推力作用于四个拱底石上,这样拱顶的高度和跨度不再受限制,可以建得又大又高。
图:亚眠大教堂尖拱和飞扶壁,法国,1220年。
工业革命后,玻璃和钢铁从工厂中大规模的被制造出来,于是西方出现了真正的工业建筑,比如说这货:
图:水晶宫,英国,1851年。
从水晶宫到埃菲尔铁塔,西方世界经历过了黄金时代,一切都如此美好。但是随着1913年和1945年的两次世界大战,西方文明被彻底打成一片焦土。尤其是二战中发展处战略空袭后,除了巴黎之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城市都一片焦土,伦敦,柏林,德累斯顿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都不复存在。
而在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钢筋混凝土工艺恰恰因为城市大规模的快速重建而有了发挥的空间。这个时候,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出现了,就是这货:
图:勒·柯布西耶,法国,1887年-1965年。
柯布西耶的作品非常多样,因为从事建筑设计的时间很久,所以他早年和晚年的理论矛盾点也很多,但是最主要的理论是: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理论的缔造者之一,他认为建筑就是居住的机器。同时尝试用最集约的建筑材料创造美观,实用,大方的建筑空间,崇尚承重结构(也就是柱子,梁和楼板),和维护结构(也就是墙)相分离。在他的概念里,建筑本质应该是这样:
于是,现代建筑的标准应该是这样的:
图:马赛公寓,柯布西耶,1952年。
于是整个20世纪的建筑就越来越简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建筑也越来越通透,采光和通风也越来越好。
图:包豪斯校舍,W.格罗皮乌斯,1926年。
图:史密斯住宅,理查德·迈耶,1965年。
图:希格拉姆大厦,密斯·凡德罗,1954年。
而就在这个时候,这货出现了:
没错,就是计算机!和随计算机技术一起发展产生的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很多人问,这和“奇奇怪怪”的建筑有什么关系?
现在我们看一下CAD出现之前的汽车:
图:卡罗拉,1979年。
图:卡罗拉,2014年。
答案是:曲面化了。。。
在CAD出现之前,建筑也是一样,因为建筑史都是拿尺子绘图,而施工方也是拿图纸施工,所以大部分的建筑都是横平竖直的!而结构工程师在演算建筑的结构时,也是一根柱子一根梁的来进行结构验算。
但是计算机出现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首先,曲线,直线和折线没有任何区别。结构师同样也是使用计算机进行结构验算,而在电脑里,一根曲面的梁和一根矩形的量工作量是一样的!从施工来看,西方建筑大部分采用钢结构,所有的梁柱都是在工厂中生产好再拿到工地组装的。对于一个有数控机床的工厂来说,一根曲面的构件和一个矩形的构件也没有区别!
不是说曲面的东西就是好的,而是不一定是横平竖直给设计理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这就和绘画一样,科技推动设计理论的发展。
而进入21世纪,现代主义建筑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1、千篇一律的建筑形态,使建筑除了用粗暴的体积感或者高度以外,没有办法找到独特性(说白了就是大家如果站在一个办公楼下拍张照片,没人能猜到你在哪个城市)。
2、承重结构,维护结构,和建筑室内装饰分开设计,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3、横平竖直的建筑在某些情况下并不是最优解,比如风阻或者声学设计,毕竟大自然中没有直线。4.过分对建筑功能合理性的强调使建筑设计进入了教条主义,而现代人对精神层面的诉求没办法得到满足。
于是,21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出现了,他就是雷姆·库哈斯,没错,就是设计CCTV那个。。。而由他带来的,是21世纪建筑学的核心风格: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vism
所谓解构主义,就是打破一切的建筑构件,通过CAD将其重组,使其在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基础上,给人与空间的愉悦感。
CCTV抗震模型,外部窗的分割完全由抗震模型决定,也就是在电脑算出来之前,建筑师根本不知道窗会开成什么样,在外立面上,结构和开窗被打散重构了。
图:普尔塔美国酒店,扎哈·哈迪德,2013年。
在解构主义建筑中,你无法分清哪里是墙,哪里是柱子,哪里是天花板,甚至没办法分清哪里是家具,哪里是窗,哪里是灯…所有的建筑元素都被打散后在CAD中重组,并互相融合。
图:广州大剧院,扎哈·哈迪德,2010年。
当然解构主义带来的好处是,完全基于声学建模生成的内部空间模型,可以让音质最优化。
图:古根海姆博物馆,弗兰克·盖里,西班牙。
古根海姆博物馆极大地提升了毕尔巴鄂市的文化品格,1997年落成开幕后,它迅速成为欧洲最负盛名的建筑圣地与艺术殿堂,一时间冠盖云集,游客如织,成为欧洲文化界人必躬逢之盛。
图:悉尼歌剧院,约恩·伍重,澳大利亚。
一个在没有用到CAD的解构主义建筑,建筑技术的奇迹,我猜当时的结构工程师应该算死在办公桌上。悉尼歌剧院刚建成的时候,预算超标3倍,刚建成的时候完全无法被世人接受。后来成为澳大利亚的象征,200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未来会是什么样?
在重复一句话:设计理论的发展总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基础的。稍微敏感一点的建筑师都主义到,这货有可能可以改变一切:
图:没错,就是3D-Printing!
在未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有可能完全媒体化。建筑师的工作必定越来越直观化,因为3D打印软件会立刻告诉设计师建筑需要多少材料,需要多少预算。而结构工程师会失业,因为他们的工作已经完全被电脑代替。甚至客户可以完全不经过建筑师,直接建造自己想要的房子。所以现在的一楼请珍惜现在的时光~ 到那时,这种建筑变得完全可行。
更好的空间体验,更舒适的使用感受,更集约的材料运用,更多的可能性。。。
写到最后,我想说的是:“奇奇怪怪”的建筑中,也有设计成功的和设计失败的,也有美的和丑的,但是人类超越自我,挑战自我的脚步不会停止。随着以后3D打印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的手法必定变得更为非线性,更“奇奇怪怪”。因为科技的进步,一定会推动设计理论的进步!
中国作为一个后起直追的新兴国家,请不要由于个人的喜好而羁绊了她前进的脚步。。。
鉴于很多回复者都对为了追求先进而牺牲造价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答主决定再加一段。
本来答主觉得建筑本身作为一个商品,造价和售价都是收市场供求决定的,这个问题本身是不需要去解释的。
很多回复者的问题大概等同于:开辆捷达你就可以代步,为什么你要追求开奥迪或者保时捷一样。更有甚至还提出农村还有那么多人住不上房子等等这么天真的问题。。。没错,新建筑本身就是以资本作为基础的。无论是地标建筑,还是大剧院这类的文化建筑,本身就是为了社会精英服务的。
试问一个房子都住不起的人,会买票进大剧院看歌剧吗?会在城市中心租个办公楼开公司吗?这本身和建筑无关...
作为一个消费者,如果是这样的新房,你会买吗?
绝对的集约化设计,材料绝对最省,造价绝对最低。。。
其实大部分卖得好的住宅楼都是这样的:
或者这样的:
实际上在装饰主义盛行的天朝,很多住宅都大量使用石材比如上图,或使用大量的装饰构件,比如下图。而石材的做法大部分都是干挂法,其实是这样的:
工人先在混凝土外做好防水和保温,再搭上钢骨架。
最后再把石材上打上钉子,焊接在钢骨架上。
所以你们真以为这些最普通的住宅项目就比新锐建筑省钢材?况且石材本身也是很贵重的建材。
最搞笑的事情是:排名第一的答案很推崇的这栋楼:
这玩意儿建筑面积42.7万平米,投资是240亿人民币。
北京第一高楼总投资240亿,将于2016年底封顶。
而CCTV建筑面积是55万平米,算上拆迁款,算上CCTV昂贵的设备费,总投资是200亿人民币。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然后我就呵呵了~
彩蛋:最后想问问庙堂之上的各位大人们,这算不算“奇奇怪怪”~
【版权信息】本文来源于建筑师的非建筑,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