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新锐计划大师训练营系列课程



徐维平老师课程系列」序


对于一个人来说,白昼和黑夜是两种生命的色彩;对于一座城市而言,白天和夜晚是两种不同的存在状态;而对于一座建筑而言,日与夜就完全是一种一脉相承,却各自精彩的表达体系。


面对城市中蜂拥而上的耀眼天际,我们是否应该想想,我们真的需要那么炫丽吗?这样的炫丽跟建筑本身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说建筑的空间依赖光而得以视觉呈现,那建筑照明所要表现的主体显然是建筑本身,这二者之间需要实现一种恰到好处的契合。


没有谁比一个资深的建筑设计师更能深刻理解,并精准阐述光和建筑的关系。作为一个知名建筑设计师,徐老师坚决认为建筑照明设计不是游离于建筑之外的再创作,而应该是建筑设计的延伸,应该在“深刻”理解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对光的控制和表现手段,来反映建筑空间性格与特征;同时,建筑设计师也应该为建筑的照明留有实现的基础空间。


他力主有“节制”地用光,将通过分享其亲历或见证的许多典型地标性建筑的“寻光之旅”入手,解构建筑如何生于光。


徐老师的课程将依次分为以下四个层面进行:


1、形态的描述:建筑体量的三维呈现;

2、建筑特征的概括:没有重点就没有艺术表现的概念;

3、 质感与层次的表现:利用光线布置的强弱变化、明暗差异;

4、性格与气氛的渲染:光对空间品质的表现、艺术感染力和人的心理体验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徐维平:

建筑生于光(5)


瞎子摸象——如果建筑设计和照明设计分离


上节课中,我们从超高层建筑武汉中心的照明设计与建筑设计由于各自独立,导致幕墙灯具安装影响整体外立面表现的反例,本节的反例依然是这个项目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局部——顶部。


图:建筑顶部效果图,是两片弧形风帆的交汇之处,我们在弧线收边的位置设计了立面弧度的渐变和立体的凹槽,两片风帆互相分离呼应,形成了美妙的镜像。同时,为了使这个顶端位置的外观质感轻盈通透,表现出若隐若现的透视空间感,我们在结构上花了相当大的力气,把所有结构都隐匿在核心筒内部,通过特殊设计的悬挂钢结构把幕墙大幅度支撑出去。


图:结构隐匿在核心筒周边,通过钢结构的特殊设计,把外幕墙尽量往外支撑,使得整个外观看起来通透明亮。



图:高达四十米的玻璃幕墙,分割梁才十公分高,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顶部空间尽可能的视觉通透。


图:在白天光线下,顶部空间就是一个外表光洁干净,通透,内里结构精美,空间感极其富有层次的一个场所,透过玻璃我们甚至能看到,结构中的中间层在使用中作为观光桥使用,除了把空间划分为上下层关系之外,还是一个形态非常优美的构造。


因此,我们对顶部的夜间表达,或许应该是通过内透手法加部分轮廓,把上述这种建筑的观感一致性延伸的理念。


图:内透手法特别适用于建筑内部结构优美,使用玻璃幕墙的构造。是一种节制、低调但比较容易体现建筑气质的建筑照明方式。



图:香港中环IFC环球金融中心夜景,建筑顶部的结构采用了内透+泛光照明的方式,使建筑的构造和气质通过顶楼的点亮画龙点睛。


在武汉中心,照明设计提交的顶层照明方案是这样的:


我们为顶层设计的通透外立面和精妙的结构,在夜晚基本已经不存在了,出现的只是一面能变幻多端的平面LED幕墙。


在常志刚老师的课程中,我们能看到《媒体建筑的线索》,能捕捉到建筑的表皮是如何分离出来独自表现自己的,这个或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


最近业主加入了国际世贸组织,所以在武汉中心项目的对面,还要再造一个世贸塔:



照明顾问也同时开始出设计方案了:




可以看到,建筑在夜间已经完全变成了两面LED媒体播放墙,作为建筑设计师,我只是想知道:这个建筑夜晚到底希望要表达什么?


了解更多“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


1、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2、点击照明微课堂下方“培训活动”按钮;

3、输入“飞利浦”、“philips”、“新锐”、“xr”均可查阅系列文章。


【版权信息】本系列文章,为飞利浦授权,照明微课堂平台根据“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整理发布,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飞利浦授权后方可进行。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徐维平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