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新锐计划大师训练营系列课程



常志刚老师课程系列」序


面对日益增加,还有不少城市中争相辉映亮瞎狗眼的多媒体外立面,城市中的光线阈值一直被刷新,媒体立面、媒体建筑,逐步成为一个民众诟病,商家却喜闻乐见的一件事情。


未来会怎样?不用问元芳。


“媒体建筑绝对不是表演性项目”而是能改变未来,充满社会化,促进人群、社区与城市交流,把公共艺术带进寻常百姓中的一个载体。

经过系统和严谨的研究,常教授在媒体建筑的发展线索中探寻得出五个线索,总结出上述的结论。


皆因我们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建筑本身就是社会性特别强的一个产品,我们都无法避免,建筑师自说自话的时代,早已过去。


常老师这个课程系列,从建筑的进化论跨界到照明的历程中找寻线索,是不可多得的高屋建瓴。


常志刚:

建筑会说话(5-3)


在上一节课,我们对什么是媒体立面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本节课开始递进了解,究竟从哪个时候开始,媒体立面开始出现在建筑上,原因又是为何?


书毁掉了建筑?


在前面有一篇文章的编辑手记里,我们提到有一位大文豪说过:书毁掉了建筑。原来说这话的,是雨果。


课堂君吐槽:这厮写了一本世界文学史上相当有地位的关于军二代、官员、屌丝与女神的虐恋小说,那就是《巴黎圣母院》。更神的是:丫30岁邂逅26岁的女演员朱丽叶·德鲁埃,每天一封情书,写到她75岁去世,将近50年,写了将近两万封。对了,丫其实挺喜欢建筑的,在他的很多作品里面,比如那部屌丝与女神的小说,还有《悲惨世界》,里面关于建筑的描写简直让行外人难以卒读。“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史书”,这句话也是他说的。


在古代,能有机会识字、学习文化的人大都是贵族,印刷品很贵啊,老百姓都享受不起,皇宫去不了,一般建筑难以承载太多内容,就只能在教堂这些繁复的建筑里才能看到画、看到文字,听到故事和传说。


图:巴特农神殿,柱子、梁构上都刻满了各种故事。


建筑那个时候承载的其实就是文化符号的载体,开始有了媒体的作用。


自从印刷术被发明之后,书变得便宜了,很多人都能看到书学到知识了,大家就开始不去教堂,开始不那么关注建筑。


图: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圆形彩色玻璃窗和圣经故事系列组窗。


因为光来自太阳,人们愿意相信光是上天的旨意,因此,光的系统设计在教堂里面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说比当时任何建筑形式都更重视光环境的设计。


在中世纪前,宗教承担了一个国家最主要的文化传播甚至政治统治的任务,教堂作为核心建筑,为了配合政治和信仰的形象需求,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设计手法和建筑方式,目的是缔造宗教的神秘感和仪式感,也为后人成就了伟大的建筑和艺术的高度,为现在留下了研究和欣赏的瑰宝。


在这个时候,建筑的功能性和建筑的外部符号性还是通过建筑的形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商业符号爬上了建筑


到了当代,我们惊觉,霓虹灯、大屏幕、LED各种光怪陆离的商业符号一步步爬满了建筑,这就完全过渡到媒介的性质了,这种功能的介入,甚至是粗暴的,跟建筑的形式表现完全不相关联的。


媒体的立面长在建筑身上,开始纯粹就是为了传播信息而存在。


图:纽约时代广场,商业文明区域性摧毁了建筑的外部性。在这些繁华中你会看到,建筑和这些立面已经基本不存在什么关系了,建筑是建筑,立面是立面,各自为了自己的独立的功能存在着。


广场除了广场舞还会有别的吗?


线索追踪到这,我们来看看,建筑从符号到媒体的分化变异带来我们身边的一些不知不觉的变迁。


以前人们在节庆、重大活动,或者我们出去旅游的时候,一个区域的广场都是首选目的地,因为广场上会有标志性的建筑、雕塑、喷泉,这些都是符号,都能告诉我们很多经典的故事。


图:奥黛丽赫本的西班牙广场。在过去,一个广场的故事,能吸引多少人前往?


而在建筑媒体的作用被独立分化之后,立面不再需要依赖建筑,更大的变化在于,人们也不再仅仅需要建筑去了解信息,上网、手机屏幕就能掌握很多信息了,年轻人的旅游,更希望根据指引去找名店和好吃的。


生活方式在变化,雨果还在的话,他会不会说,媒体毁掉了建筑?


了解更多“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

1、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2、点击照明微课堂下方“精彩活动”按钮;

3、输入“飞利浦”、“philips”、“新锐”、“xr”均可查阅系列文章。

【版权信息】本系列文章,为飞利浦授权,照明微课堂平台根据“飞利浦新锐照明设计师成长计划——2014大师训练营”内容整理发布,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飞利浦授权后方可进行。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严格按照如下格式,违必追责: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