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访谈 • 中国设计的乐与路(四)


专题记:有次专业聚会,一位国内资深照明设计师对微课堂编辑说:“别看我做过那么多大项目,但你发现吗?全是酒店。因为我太了解酒店了,几乎住遍了全世界的特色酒店,所以酒店项目我一定能做好。但我不逛街,所以从不敢接商业项目。”


或许现在我们遇到很多与设计有关的各种问题,其实都能化繁为简地找到答案,无非是懂不懂、怎么懂、懂什么的问题罢了。照明如此,生活亦然,微课堂访谈这个系列,带领大家跳出照明圈看照明,走进中国当代艺术设计的一线风向标之一的UCCA尤伦斯,向一位科班出身、懂生活,深究文化传承的资深设计达人刘峰,借他的慧眼,看看在光之外,中国设计的过去与可能的未来。


本期嘉宾:刘峰

跨界创意人、策展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创办风生设计顾问机构和良适生活美学。其作品擅于以调侃的手段来解构、反思传统和流行文化。作为尤伦斯(UCCA)设计委员会和中国家居设计品牌联盟(CFDBA)的发起人之一,在尽力聚合中国当代设计力量。


访谈主持:崔晓光


微语录:新生代的设计师也应该学习透过文化看到市场,赶紧转换到东方语境下去学习、积累,不要再盲目迷恋西方语境。


崔晓光:谈完了设计的世代间隔,我们谈谈现在东西方审美语境的差异对设计师成长的影响吧,我不知道现在中国的当下设计师是不是有一个共同的误区,比方说时装、比方说家居这些,好像很多都在说传承东方文化、中华文化,也好像真的研究了不少,设计上我们能看到大量的所谓中国文化元素,青花瓷、中国结、刺绣啊等等的出现,但是我感觉这些都是非常表皮的东西。


图:在车身上贴个花,装青花瓷;动则上中国红,美其名曰传承中国风,这是近些年国内很多品牌、甚至政府很爱干的事情,中不中西不西,实际上完全谈不上嫁接中国传统文化的皮毛,完全就是不搭调的生硬拼凑。中华文化中的美学精髓,却因为各种历史原因传承断代了,只剩下了形而上。


刘峰:太对了,好像一谈到中国设计就非得是红墙绿瓦、故宫什么的,不仅仅是90后不感兴趣,连我们也不感兴趣,这说到底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中国的文化,或者说东方的文化是一个审美体系,别看好像现在言必称中华文化,实际上我们经历的十年浩劫、破四旧,真正能传承下来,透彻地掌握中华文化的魂的,相当少,当然就缺乏自信了。


图:被誉为“民工袋”的中国国民矮穷锉“红白蓝”袋子的设计基因,曾被LV路易威登名正言顺地拿来作为设计灵感,取悦中国市场的苦心昭然若揭。


崔晓光:然后80、90后成长起来的这批设计者,学的基础知识又几乎全是西方那套,设计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等,都是西方的东西,但又处在东方的语境中去设计,结果出来的东西就尴尬。实际上我们看原生西方设计师的作品,还是能看出非常明显的统一性的,因为他们本来生活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就是从那里生长起来的。


刘峰:没错,这其实是挺尴尬的一件事,真正的西方文化,中国人能学得过欧洲人吗?西方的生活方式你模仿得过几代人都在欧洲生长的人吗?语言水平真的能够得上去理解西方的文化吗?所以,我们永远也无法、也没必要去尝试进入他们的主流中去模仿或者学习设计。而恰恰相反的是,西方的设计体系得益于他们发达的经济导向和贸易输出,早就希望借助各种渠道与我们东方的文化语境接轨,他们很聪明,早就透过文化看到了市场。


崔晓光:还是很多这种例子。

刘峰:是啊,奢侈品牌最先动手,爱马仕,多早之前就早早嫁接中国元素了对吧?然后第二阶段,时尚领域代表整个文化潮流,这两年的时装行业,不仅仅是中国品牌进入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而且还越来越多的国际时装品牌启用中国的年轻设计师,像张达、王玉这些。


早些年日本、台湾,包括韩国,还是一度代表东方或者亚洲设计的,但这几个地方毕竟还是太小,市场规模、影响力都相对小,未来还是看谁转得快,谁抓住大陆市场。你看连马岩松,从扎哈事务所出来,以流体建筑设计知名的,现在也转得很快啊,开始努力往山水城市上靠拢,得靠上和东方文化有关联的意义上去。


图:爱马仕很早就邀请中国设计师为其设计丝巾等产品,算是把东方审美文化研究得比较透彻的一线品牌。


图:出身于扎哈事务所,因为梦露大厦出名的华人建筑师马岩松,左图为绝对西化思维表现的梦露大厦。虽说西方建筑思维一度大面积影响中国城市的天际线,但近年来,东方思维的规划、建筑开始重新回暖,一些天然具备东方思维优势的设计师,譬如张永和、王澍、日本设计师畏研吾、原研哉等,开始逐渐与西方大师在中国土地上分庭抗礼,这应该说是国人对基因中存在的东方审美作出的一种回归的投票选择。


上图:马岩松新作,灵感来自中国山水墨画的山水城市规划与重庆森林大厦设计,虽然看得出牵强的成分,但不能不承认,东方审美在东方具备强大的引导力,使得市场在失去判断力的临界点时,依然还有机会推动东方审美的一定程度回归。


崔晓光:嗯,所以对于新生代的设计师而言,还是需要及时作出调整。


上图:香港著名平面设计师陈幼坚与他的部分平面设计标志作品。下图:香港著名艺术家叶锦添和他的作品,尤以中国古装电影服装设计著名。由于没有经历过文革,香港可以说是封存了大量地道的中国传统文化,譬如使用繁体字、店铺供奉关帝等中华民族生活的风俗和习惯,又因为长期被英国统治,因此在东西文化交融上尤为精彩,香港的设计、艺术文化成长的路径,可以说是中国当代设计美学发展的极好借鉴。


刘峰:对,我们也应该透过文化看到市场,应该赶紧转换到东方语境下去学习、积累,不要再迷恋西方语境,多多去思考一下一个十年叶锦添在做什么事情,陈幼坚在做什么事情,欧阳应霁这些,就是第一代的香港和台湾和新加坡的,包括日本人,隈研吾先生都把他事务所开到中国来了,都知道下一个几十年的,也就是说下一个几十年是什么呢?其实是90后已经长到咱们这个年纪,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就是他们的天下了。如果在这个时候谁先早看清,未来就是谁的。


知识产权声明:《微课堂访谈》系列文章,系照明微课堂独家特约采访文稿整理发表,图片及说明文字为照明微课堂所编辑。照明微课堂拥有文章所有知识产权,如需引用或转发作非商业用途,请清晰标注出处;如用作商业用途,请与照明微课堂编辑联系获取授权后方可进行;否则,本微保留追诉权利:

作者:eLicht

来源:照明微课堂(微信ID:eLic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