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之眼” 图源深圳市轨道交通


1863年,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伦敦大都会铁路(Metropolitan Railway)全线通车,此后,地铁成为城市尤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极大便利了市民的出行,缓解了路面的交通压力。


它犹如一座城市的动脉,日夜输送着人群到达目的地,推动着城市的运转和发展。


近日,深圳地铁“两线三枢纽” ——14号线、11号线福岗区间以及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大运枢纽同时开门迎客,地铁内部充满科技感的设计和人性化的配置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打卡。


其中,国内最大轨道交通单体工程——深圳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因超高的“颜值”而收获众多关注,迅速成为深圳新地标,更有网友称:2元的票价,硬是坐出2000元的感觉。



据了解,岗厦北枢纽由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法国AREP设计集团和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计。作为超级工程,项目历时7年,是深圳首个一次性建成连通5条线路的综合交通枢纽。



岗厦北枢纽以“深圳之眼”为主题,设计团队提取“阳光发散”的流线形式,采用“费马螺线”数学原理搭建空间的天花造型,双向延伸,极具视觉冲击力及未来科技感,赋予空间视觉张力,呈现出简洁、大气的空间效果,体现了深圳“汇聚、包容、国际化”的文化特征。



此外,岗厦北枢纽更是改变了人们对地铁的固有印象,即深藏于地底,与自然光线隔绝的压抑感,以及地下空间的阴暗、局促的感受。


该站结合深南大道景观主轴,在地下车站顶部设置采光天窗序列,将大量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包括埋深达 28.6m 的底层站台,营造宽敞通透明亮之感;设置19个出入口,在深南大道两侧还设计了8个下沉广场,同时将公园融入枢纽,打造“地下城市公园”,创造出更开放的商业空间与更生动有趣的布局。



其中,天眼中庭的设计采用了48×51.2米地下超大跨度组合结构,与彩田立交桥合建,结构复杂,设计建设难度极大,该结构跨度之大在国内外明挖地下结构中也尚属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岗厦北枢纽的轨行区“玻璃隧道”是国内首创,既能展现列车穿行全景,又能保证环境品质、隔热节能、防火抗震。


小编还了解到,岗厦北枢纽的照明设计也是费尽心思,竭力为乘客营造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


例如,地铁站采用的是DALI智能调光技术,灯光可智能调节,既保证照明需求,又实现节能环保。白天时,普通地铁站没有自然采光,全靠人工照明,设计比较容易。



但该站由于有自然采光,白天和晚上的灯光需求明显不同:白天要匹配外界自然光的变化,调暗靠近采光窗部分的灯光,同时调亮远离采光窗的灯光,让整个展厅保持舒适的对比度,避免亮度差过大,而随着天气或日落的变化,室内灯光则相应改变。



此外,岗厦北枢纽核心区在灯具结构上采用光源模块网格化技术及快速维护设计,方便后期检修工作,节省时间;应急灯电路设计上创新使用了LED故障自主检测技术,故障检测响应时间≤15s,检修人员可以及时发现故障,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应急照明安全和乘客人身安全;在高空筒灯的光学设计上充分利用透反散射组合式配光技术,克服了普通组合式光源结构设计相对复杂、装配繁琐、可靠性较低的缺陷,提高光学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深圳地铁14号线沿途车站将文化艺术融入地铁,将阳光引入站内,使乘客赏心悦目的同时还能够体验到自然光和新鲜空气,这样的地铁站谁不喜欢呢?


除了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和大运枢纽站内的设计也很值得去打卡参观!小编就不一一介绍啦~留着给你们亲自到现场体验吧!



编辑|周静雯 图片 | 网络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

媒介·互动·光 | 当下体验经济盛行、社交需求锐增,我们需要怎样的“光”?

通知 | 2022年第七届云知光论坛与设计师大赛总决赛延期举行

顾宁:一位95后野生照明设计师向上生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