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有个品牌叫 Tom Dixon,2002年才成立,凭借浓浓工业风+less is more+材质/技术突破,灯具作品迅速出圈,深受全球室内设计师的喜爱。

而其创始人 Tom Dixon,更是被誉为当今全球最具创意的设计鬼才之一。他当过乐队贝斯手,当过夜店老板,靠自学最终成了颠覆英国设计史的鬼才设计师。
今天聊聊“灯具炼金师” Tom Dixon 的故事,看看他如何在灯具品牌林立的时代中,以一己之力为自有品牌筑起了独特的护城河,成了名副其实的“我是 Tom Dixon, 我为自己代言”。

01
设计本无缘,全靠我翻车
1959年5月21日,Tom Dixon(以下简称Tom)出生于北非突尼斯,4岁时全家搬到英国定居。
中学时期,Tom 就读于英国霍兰德公园综合学院,里面有个挺不错的陶艺部门和生活绘画课,正是这种像兴趣班的课程,为他日后在物质、制造、形式设计上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埋下了最早的伏笔。
©Tom Dixon
然而,70年代英国经济下滑,麻木、迷茫、反叛成了当年时代的符号,随之而来是70年代朋克兴盛,80年代初重金属狂潮涌现……矛盾中产生的各种情绪,彻底在音乐中爆发。
显然,当时Tom对音乐的热情明显大于设计,21岁的时候,他成了 Funkapolitan 乐队的贝斯手,不仅到英国各家俱乐部演出,还发行过专辑和单曲EP。
©Funkapolitan
无奈不羁放纵爱自由,男的基本都爱车,没错,Tom 迷上了摩托车,一次重大的摩托车事故让他腿骨折了,乐队只能找人顶替他,最终,乐队梦碎……

02
“平平无奇” 电焊小天才
庆幸的是,1983年,Tom 开始经营俱乐部,为了吸引顾客,他决定在舞台表演中加入刺激的电焊实境秀,这种放在现在也很酷炫的差异化营销,毫无悬念,在当时的英国一炮而红。
他开始视焊接是一种爱好——为了娱乐而做事。虽未经培训,但凭借对焊接的热情,Tom 自学成才并领悟出制造家具的诀窍。
“我第一次上焊接课是在朋友的汽车维修店里,从此,崭新的世界向我敞开了大门,因为有能力,我第一年就制造了100多把椅子。”
早期 Tom 的电焊作品:将炒菜锅、煎鱼锅和炒菜勺合成的Kitchen椅。| ©Tom Dixon
随后Tom在舞台上创作出的电焊作品,吸引了不少人争相高价收藏,包括美发师、时装设计师、音乐家……这些形形色色流连于夜店的人,成了当时的买家,也成了日后的资源。
机缘巧合下的兴趣化作商机,Tom也顺势而为,正式转行,踏上了新的家具设计之路。

03
转折皆历练,多年成品牌
1987年,Tom又迎来人生转折点:他为意大利知名家具制造商Cappellini设计了标志性的S椅,一战成名,不仅在国际展览中备受认可,被多家知名博物馆永久收藏,还将他领进了意大利奢侈品行业。
1988年,转折点再现,Tom制造了人生第一盏灯。
“我忘了为什么要制造这种盘绕的弹性灯,但投射的光线可在天花板上跳动,把灯变成动态而非静态让我非常感兴趣,这可能是我第一款真正的灯,令我对照明产生了热情和兴趣。”
©Tom Dixon
1994年,Tom尝试用塑料造灯,设计了极具代表性的Jack灯。
这款灯在1997年被英国政府授予“千禧年标志”的地位,现已成为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展览的一部分,也成为他工业野心的第一次迭代。
1998年,Tom入职号称“宜家标杆”的家具连锁店Habitat,他先是担任设计主管,再晋升为创意总监。
从小规模生产再到大型国际公司工作的经历,让Tom既有单打独斗的能力,又对全球化零售、采购和生产流程的百般熟悉。
后来,Tom继续为各大知名品牌创作设计,例如芬兰家具品牌Artek、意大利知名家具大厂Magis……
2000年,为表彰提供创新和设计服务的贡献,他获得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的OBE(大英帝国勋章)。
2002年,彼时名气极大的英国设计师,创立了同名品牌「Tom Dixon」。

04 试到极致便是秀
Tom是个不安分的创新者,他不喜欢盲目跟随潮流。他认为抛弃多余的装饰,注重产品内部结构与构造,真实反映材料的质感,才能将生活美学与前卫技术完美结合。
例如在1995年为意大利灯具品牌Foscarini设计的Lightweight吊灯,在摆脱传统水晶吊灯笨重感的情况下,利用电镀金属架构出未来感十足的几何图形,表现出无重力的漂浮感。
2004年的 MIRROR BALL PENDANT 吊灯,灵感源于太空头盔和迪斯科球,重量轻却坚固耐用,亮如镜面的灯罩可反射四周环境,让空间得以无限延伸,向下投射的光产生出有趣的光影效果。
除了满满的工业风设计,Tom还喜欢使用不同的技术来制作灯具,不管是古老的铸造或冲压金属方法,还是高科技工艺(例如薄膜真空金属化),技术涵盖面极广。
2005年,Copper Shade 灯拥有高反射性的表面和温暖的金属光泽,就是通过先进的真空镀金属工艺实现的。
此外,如何通过工业设计,将文化与传统工艺结合,也是Tom一直思考的命题。
2004年,他参与斋浦尔市的一项倡议,旨在为迅速消失的工匠及其技能,创造更多可能性。
他想起某次印度之旅看到印度人头上顶着盛水容器,便邀请了印度北部莫拉达巴德著名工匠,以纯手工铸造方式,将传统的装水器皿和铜制平底锅的造型,转化为Beat吊灯。
©Tom Dixon
2009年,Tom为奥迪A8车款的推出设计了Etch Web吊灯,体积看似庞大,但重量极轻,通过数字酸蚀的方法,在金属制品的表面形成一系列密集的镂空,形成装饰性的阴影,让人联想到穿过森林叶子下的自然光。
2012年,Tom首度挑战用陶器制造灯具,为了呈现出金字塔等玛雅文化古文明象征物,他特别加入了矿石和贵金属,经过上千次测试后,调出目前的釉彩配方。
最后通过英国百年陶瓷工厂师傅10到14周的手工打造,Lustre Light才有如孔雀羽毛般斑斓光泽。

05
疫情下的品牌困局?
疫情之下,再伟大的品牌也有被撼动的危机,虽然国内恢复得比较快,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外更不用说了,压根没停过。
疫情的反复,让Tom Dixon这类依赖线下实体店的国外品牌,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是全球供应链冗长,像Tom Dixion的话,需要从世界各地(主要是德国,中国也很多,印度有一些)采购零件,再组装它们。这让他们面对机会或市场,做出反应都需要很长时间。
其次,过多的库存是最大的浪费。疫情期间,人流量减少,购买力下滑,以往批量生产的习惯会导致库存积压,付出高昂的仓储成本。
最后,疫情加速了人们转向在线购物,以往通过实体店体验并购买产品的顾客,消费场景由线下转到线上。顾客消费习惯的重塑,对严重依赖实体零售空间和传统分销网络的品牌来说,才是真正的斗争。
CODE是新型LED照明系统,在线销售,按订单生产。| 图片来源:dezeen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这次疫情势必将改变国外品牌的经营方式,最起码,会强迫它们提前“进化”,或消失。

实际上,Tom Dixon 代表的不仅是设计师,他是品牌,也是生活方式的传达者:不拘泥于常规,多尝试才是让创新出现的根本法则。

-END-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