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桥梁,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构筑物,它安静地伫立在某处为人们、车辆等跨越障碍物或者创造另一条路。我们习以为常,但它却能与众不同,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与众不同的桥梁,它们的照明设计是怎么做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桥是什么?根据《汉语大字典》的释义,除了指桥梁,架在水上或空中以便通行的建筑物的意义外,还有器物上的横梁、指如桥之物等说法。


▲桥梁的基本组成 来源:网络


如此多的释义,让“桥”的内涵丰富了起来,许多建筑师和照明设计师也纷纷在桥上“作文章”,让桥除了承担功能性作用外,还成为了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观。


其中桥梁的景观照明,是除了桥梁本身的架构外,让桥梁具备观赏性的重要一环,因此吸引了不少的照明设计师为此倾尽心血。近年来,众多常规或非常规桥梁照明设计项目纷纷涌现,他们让桥变得不止是桥,更是艺术建筑!


石门廊桥


旧桥改造


比如在第36届IALD奖中获得卓越奖的石门廊桥。它本身是横跨松阴溪上,连接两个村庄的无筋无肋混凝土双曲拱桥,始建于1974年的它多年来为两个村庄的村民,提供出行条件。


▲石门廊桥改造前 来源:基建通


但随着年久失修带来的安全隐患,并且有了新的桥梁筑成,石门大桥也一度成为当地政府考虑拆除的建筑之一。直到2016年,松阴景区建设开始,这座大桥才有了新的可能。


▲改造后的石门廊桥 (王子凌 摄) 图源:archdaily


大桥旁边的午羊堰是一道千年的古堰坝,作为松阴景观区建设的一部分,石门大桥被改造为木装配构造的步行廊桥,在结合沿岸绿道的游览路线建设的同时(即日常通行功能),也为两个村庄村口提供了共享公共空间可供村民进行买卖交易(类似市集)。


▲石门廊桥 (王子凌 摄) 图源:archdaily


这意味着,桥梁上的照明设计需要考虑到不同用途下,如何为桥梁提供合适的照明。


对此负责照明设计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做出了这样的照明设计处理:在平日的通行模式中,仅开启木梁上部3000K的暗藏照明灯具,在经过木板反射后,柔和的暖色间接光充满整道廊桥,不显刺眼,适合游客远眺观赏,这让其在夜色当中成为松阴溪一景。


▲石门廊桥日常模式照明(石洋 摄)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至于市集模式,则由嵌入装配式木柱缝隙之间的3000K灯带向廊桥内部照亮,以提高落在村民面部和销售商品表面的照度,足以让过往行人看清销售者和商品。


▲石门廊桥市集模式照明(石洋 摄)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而负责承重的桥身,是保留下的旧桥桥身结构,此处的照明仅在周末开启用色温较高的灯具打亮石柱结构,映出冷峻的视觉效果,倒映在溪水面上与夜色遥相呼应,能深深地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这样带有人文色彩的照明设计改造,让桥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石门廊桥桥墩日常模式照明(石洋 摄)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石门廊桥桥墩周末非市集模式(石洋 摄)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更详细的内容可戳第36届 IALD 大奖出炉,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昕工作室包揽两项



The Twist
是桥,亦是艺术画廊


无独有偶,远在挪威耶夫纳克的这一座“桥”将桥与空间的概念拓展得更深。


“The Twist”作为获得第37届IALD卓越奖的作品,它的桥梁空间以60米宽的构造杆通过其中心轴旋转90度,继而弥合河岸间的缝隙,这座在Randselva河上架成的桥,还是一座艺术画廊。


▲The Twist  (Tomasz Majewski 摄)


中间的扭曲处,连接一个没有日光的垂直画廊和一个带有全景窗户的水平画廊,看上去像是某个物体从中间被扭曲,呈90度角,从而给游客加深视觉感受。


而游客可以从“The Twist”的两端进入这个艺术品展示空间,空间的内部构建的扭曲区域以作为两端画廊的过渡。


这样复杂的一个建筑,照明设计工作室Light Bureau尽可能地创造一个光线均匀的、符合更高要求的展示照明区域,所以墙壁、天花板、地板都选用了白色的建筑材料,以减少其他多余的细节给游客观赏艺术品的过程中造成的影响,也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更亮一些。



▲The Twist 扭曲位置 来源:Light Bureau

在宽敞明亮的画廊一端,当日光通过弯曲的全景窗口照射进来时,调节了空间中的亮度对比,还为展示的艺术品增加了额外的光线。


我们可以看到,在南北两侧展厅的天花上,4000K浅色的洗墙灯和聚光灯有秩序地被安装在白色的滑轨上,并为墙壁上的画作提供均匀的光线。


▲The Twist  (Tomasz Majewski 摄)


在这个空间里,舒适无眩光的照明环境,提供了让游客观赏艺术品的视觉条件。当夜色降临时,桥梁空间的内光线透过全景窗户扩散到室外,光线萦绕在桥梁周围,间接为这座艺术画廊增添艺术感。


▲The Twist  (Tomasz Majewski 摄)




成都五岔子大桥
“莫比乌斯环”异形拱桥


而在成都,也有这样一座以扭曲得更具有几何美感的大桥,它就是——成都五岔子大桥,同时它还是国内首座“莫比乌斯环”造型的异形拱桥


▲五岔子大桥 来源于Karl Zhang


五岔子大桥曾有过因洪水冲毁重建的经历,而第二次重建,除了年久失修的原因,还有大桥所处区域附近已经成为成都的高新开发区,这次的重修改头换面变得理所当然。


重建后的五岔子大桥是一座钢结构桥梁,整座大桥用钢达3700吨,相当于一艘中小型护卫舰的用钢量。


▲五岔子大桥 图片来源于成都极限联盟


桥体被凹成“∞”的莫比乌斯环造型,凸出造型感的同时还有合格的承重能力,这当中离不开建筑设计师所付出的努力,他们在设计与工序上的精益求精,最终让这座异形桥成功落成。


而这座在白天看可能平平无奇的大桥,到了晚上,桥梁上的照明却是流光溢彩、夺人心弦,出色的照明设计方案让它迅速成为人们打卡的“网红桥”。


▲五岔子大桥照明景观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为了迎合桥体造型,达成光彩与造型和谐统一的要求,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针对五岔子大桥的照明设计方案,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并且建设现场进行过多次的景观细节调整才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效果。


那么五岔子大桥在夜间独特的曲线造型,是怎么营造的呢?在五岔子大桥护栏扶手里是有内藏的灯光,它们向下照明路面,能在路面上形成一条清晰的截止线,继而间接塑造其夜间的曲线造型。由于这是一座人形桥,不用追求很高的路面照度均匀度,只需要照亮护栏附近的路面即可。


▲五岔子大桥上的光影截止线  来源:网络


同样是内藏灯光,如果角度调整得不好,光斑效果分分钟大打折扣。


▲反面教材效果 | 图片来源于twitter

此外,在五岔子大桥上,设计师选择在网格外部安装向上照明的线形洗墙照明灯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对网格内侧行走的路人造成眩光的干扰。


▲五岔子大桥上的照明景观 来源:网络


更多请戳《刷爆朋友圈的成都新晋网红桥,照明设计你打几分?》


以上三座,都是以通过横跨水面的形式成为桥梁的作品,接下来这座位于挪威的“桥”想必能打破你对桥的寻常认知。


Stovner Tower
似桥,实为塔


这些凌空高架的蜿蜒走道,咋一看像是一座人行天桥,实际上它是挪威最长的塔——Stovner Tower.


▲Stovner Tower 来源:stovnertarnet.no


几个高耸型的点状建筑连接起像是看不到尽头的走道,走道也在此刻变身为架在空中的桥梁。在这几个点状建筑中,负责该项目照明设计的ÅF Lighting,选择类似于瞭望塔的照明设计方式,选用色温较低的灯具来照亮该区域,并且营造温暖的氛围,让游客可以驻足于此,向四周眺望观赏夜景。


▲Stovner Tower的点状建筑(Tomasz Majewski 摄)


桥面的照明均匀悦目,选取较高色温的灯具,光线像是与生俱来般与桥体融为一体照亮桥面走道。实际上,为桥面提供照明的是位于桥身两侧,那些镶嵌在栏杆中与其一体化的栏杆灯


▲Stovner Tower的栏杆灯(Tomasz Majewski 摄)


合适的照明角度,让两端的栏杆灯把桥面的内外照亮不显突兀。柔和的光线在提供功能照明的同时,也形成了建筑的外立面照明,从而突出该建筑的构造。


▲Stovner Tower的俯瞰图(Tomasz Majewski 摄)


在俯瞰图下,两种色温不同的灯具在夜色中互相辉映,如月色与火光交缠,奏鸣一段夜的交响曲。


这样和谐均匀的照明设计,自然让这个项目获得了第36届IALD大奖的优秀奖


这些IALD获奖项目,我们可以感受到建筑设计师与照明设计师倾注在其中的人文气息,也正是这些独一无二的心思与情感,构成了这些足以满足人们通行要求、视觉享受要求的“桥”艺术作品。



— END-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编辑整理:课堂君本文顾问:吴彦权(云知光照明设计师)
资料、图片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公众号、云知光照明微课堂、archdaily、ERCO官网、stovnertarnet、tomaszmajewski、成都日报·锦观新闻、Karl Zhang、成都极限联盟及网络本文为云知光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