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光能有多“贵”?德国 ERCO 给出了极具说服力的答案:其不仅产品定位精准,品牌价值更是在将近百年的发展中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

1

你会发现,无论在展位上或者网上,ERCO的灯具、透镜、资料,都是完全公开的,言下之意:你可以去模仿,甚至抄袭,但我的客户不会因为这样而不选择我们,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2


ERCO 最早成立于 1934 年的德国,以家族企业模式营运,至今已传至第三代,总部位于德国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吕登沙伊德。


3


▲大约20世纪60年代的ERCO logo 来源:vintageinfo.be

初生的 ERCO 处在一个在现在看来较为微妙的时期,动荡的国情和战争烙印下催动着的经济因素在悄然酝酿。此时的德国更迫切需要一个可以抚慰甚至凝聚人心的国民品牌,灯具作为人们日常所需的消耗品无疑是最适合的选择,ERCO 就在这样的形势下诞生了,并且一路引领着照明行业的前行。

比如,早早地“押注”并深耕建筑照明领域,对这一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ERCO 的照明设计手册仍被视为照明设计行业的“入门指南”。


640


▲ERCO 的照明设计手册

2015 年 ERCO 正式抛弃传统照明光源,专注于 LED 照明解决方案,义无反顾地迈进 LED 时代,再一次在照明行业引起震动;多年来践行“我们是卖光而不是卖灯”理念,挖掘和赋予光在性能以外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在用户、业主、设计师等层面获得认可……




 建筑照明引领者 


20 世纪 60 年代,战事结束,世界局势维持在一个暂时平稳的状态下,经济再一次成为战后复苏的信号而蓬勃向上。在这时,艺术界有一股不同的声音逐渐响亮起来,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西方建筑当中兴起,他们背离现代主义,力图摆脱“清规戒律”等思想。

同时这种建筑设计风格要求建筑与社会、环境、地域文化进行联系,设计师开始反思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作用,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汹涌的人文思潮,让建筑设计更显个性化。

此时在照明设计领域,也因此兴起了一阵关于感知导向照明设计的思潮。照明设计师不再把人当作其视觉环境的接受者来考虑,而是观感过程中的主动者。


5


▲ 后续发展起来的 WELL Building 健康建筑标准V2版从多重维度对建筑环境提出了要求。图片来源:WELL Building Institute

他们分析了每个区域和功能的重要性,基于就此建立的意义模式,规划照明作为第三要素并研发出合理的照明设计才成为可能。这就需要性质上的标准以及相对应的词汇来描绘出对照明系统的要求和照明的功能。

换言之,在那时建筑的室内设计,包括照明设计在内,都开始考虑人的宜居舒适感。空间应该做什么规划,照明设计便因应空间需求去达到一定的标准,这意味着需要更加专业且标准的照明灯具。

ERCO 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变化趋势,他们开始投放资源和精力在建筑照明的研发上,也由此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并很快在二十世纪 60 年代成为欧洲建筑照明的领导者。

在 ERCO 的照明理念中:光,是建筑的第四维度。人们所处的空间是三维的,ERCO 认为多出来的一个维度可以看作是建筑予人感受的附加值,在空间内塑造视觉舒适光环境,照明灯具防眩光、显色好,依据人类生理节律进行调光等等都能视作是第四维度。

1993 年,筒灯的概念被 ERCO 提出,这意味着,只要在建筑中开一个孔,并且这个孔是无差异的,通过调整光束的宽窄,出光的方向、角度,灯具的距离等,就能提供建筑中需要的任何光线。


6

66


针对不同开孔不同建筑的不同需求,灯具的规模化应用开发是最优解。也是基于这样的认知和研发,ERCO 将建筑与灯具融合,由此拉开建筑照明一体化的序幕。


7


在视觉舒适的基础上,ERCO 尝试探索不同照射角度与光影的关系,提出了定向照明和垂直照明的重要性。垂直面构成视觉感知的 80%,墙面照明可提升人们对于环境亮度的感知,因此能为人们指引方向的同时,建立参照物,帮助人们去感知空间与维度。适合的角度不仅有助于避免眩光,更能演绎出独具魅力的光影故事。


8

88


▲垂直照明与重点照明

数十年间参与全球各地的项目,跟设计师的合作为 ERCO 积累了大量个性化解决方案的实战经验,也让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有机会被不断应用于建筑照明市场的各个领域:办公空间、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公共区域空间、住宅空间、宗教空间、酒店空间、户外(城市景观照明)空间。从应用一线收集到最真实的反馈意见,被用于下一次的研发……


9


▲ERCO参与的项目涉及领域非常广,从全球知名的地标性大项目,到街头巷尾的精品小店,都有可能找到它的身影。




 首家完全基于 LED 技术的灯具制造商  


1962 年,GE通用电气公司 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 Nick Holonyak Jr,打造出了第一颗红光LED。但此后很长的时间内,红光 LED 都被局限在信号灯等特殊领域内。1995 年,蓝光LED 被日本的三个科学家发明,这项伟大的发明直到 2014 年才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0


LED可调白光出现后,因它比白炽灯产生的热能要小,比节能灯更节能,在照明市场又掀起了新的风浪。由于对 LED 前景看好, ERCO 早在 2008 年就开始停止对传统照明光源的研发,率先开始了 LED 照明技术的探索。

2010 年,ERCO 已经生产出能符合博物馆照明要求的 LED 灯具,并在使用传统光源长达 30 年的英国国家美术馆中整体替换 LED 照明解决方案后,向世人证明了LED 照明是可行的。


11


▲替换LED方案后的英国国家博物馆(The National Gallery) 来源:ERCO官网

但是研发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据(ERCO)大中华区经理沈迎九介绍,2011 年,ERCO在研发可调光 LED 的整个过程中面临的30%问题都是由调光引起的。

而传统光源是可以实现 1%幅度调光的,这启发了研究人员对灯具的光研究应该与电器体系开发形成体系。系统化的开发逻辑和流程,让 ERCO 在 LED 的研发之路也越走越远。

2015 年,ERCO 正式停止生产传统照明光源产品,专注于提供 LED 照明解决方案,这宣告了一个传统照明生产商的转型,也昭示了另一个时代的徐徐启幕。




 ERCO 中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德国制造的名号在国际上愈发响亮,一些优秀的德国企业也由此获得了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ERCO 凭借自己的突出技术优势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认可,将事业拓展到了世界各地。

ERCO 在全球共设 55 个海外办事处,与吕登沙伊德总部信息互联,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信息网。

在中国上海办事处,沈迎九是国内最早一批认识接触 ERCO 的人。谈起与 ERCO的过往,沈迎九用说来话长形容这一段“缘”。



12


 沈迎九

德国欧科(ERCO)照明有限公司

中国区首席代表


缘起沈迎九毕业时候的那一篇关于室内空间的光研究方向的论文。在室内空间照明领域,建筑照明领导者 ERCO 是绕不开的一环。一轮资料查阅,一篇文章写下来,他对这个德国品牌有了初步的了解。

更深入的了解发生在之后的一次项目合作中。1993 年上海博物馆新馆开工建设,时任馆长的马承源要求新馆建设体现“现代化”,其室内空间照明也必须跟上,按照要求标准来做。


13


▲上海博物馆 来源:网络

但是当时国内对室内照明的认知并不全面,市场要求不高,也没有太多厂商专注于展示照明,一直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产品。后来,项目负责人辗转找到了对室内空间照明颇有研究的沈迎九,邀请他参与此次项目。

沈迎九马上想到了那个优秀的德国品牌——ERCO。彼时,ERCO 也正通过经销商悄然摸索中国市场。然而正式落地中国,已经是 2004 年了。当时欧洲一些明星建筑师在中国设计项目时,把对建材的高要求带到了国内,也让 ERCO 顺理成章进军中国市场。


/ 顾问的顾问


沈迎九用一句话来形容 ERCO 中国办事处的日常运作:“我们是顾问的顾问。”

他认为,顾问和设计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ERCO 自己的设计团队也不做设计,而是为项目设计师提供照明设计协助。

“照明设计现在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产品提供方与设计师具有良性友好的沟通,才会让这个行业发展有序,而不是由一个制造商、工程商去全权负责做设计。因为做设计需要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上,一个建筑项目当中要用什么样的光,灯具该怎么布置,有多少的预算限制,这些都需要设计师去考虑,ERCO 在这个过程中协助设计师完成一个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 数字化管理


企业运营方面,因 ERCO 比较早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企业的研发、生产、市场、营销、物流等方面都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企业的管理体系也随之优化。

数字化管理一方面可以缩短交货期,ERCO 总部在接到订单之后就开始生产,大概一到两周就可以全部出货,同时加快库存消耗,不至于造成积压。


14


 ▲ERCO连接组装车间和配件仓库的高空传输带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项目管理:ERCO 不做零售,都是做整个项目所需产品的销售,所以会为每一个项目设定一个编码,并根据编码来组织生产项目所需的产品。沈迎九总结道,这使得企业内部的运转发展很快,可以及时接收市场反馈信息,也使产品研发节奏加快,提升数字化照明技术。

在沈迎九看来,中国照明市场的发展无疑是很快的,人们的需求日益增长,而ERCO 也在进步,国内的厂商也在进步。良性的竞争,在于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ERCO 用自己对光品质的追求和专业的服务来影响国内市场,国内照明市场的此起彼伏何尝不也在影响着 ERCO 呢?

ERCO 的本土化进程仍在世界各地上演,你印象中的ERCO是怎样的?你用过ERCO哪些产品?欢迎留言说出你和ERCO的故事。


— END — 


版权声明

编辑整理:课堂君

内容、图片来源:《eLicht云知光》22期刊物、ERCO、云知光照明微课堂及网络等

本文为云知光原创文章,独家首发,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需授权的公众号名字及微信号。

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