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传灯人微课堂”作为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线上活动的重点,现阶段已邀请一众委员及特邀嘉宾进行分享,每周一期。

5月13日晚上20:30,严永红老师来到“传灯人微课堂”,带来《共享的城市光环境》的讲座,吸引了诸多听众并引起热烈讨论,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和学术盛会。
严永红
曾获聘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
重庆市高校“健康照明”创新团队带头人
亚洲照明设计师协会(AALD)主席
▼▼▼▼
各位晚上好!非常感谢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跟各位讨论在城市照明规划和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的城市照明建设历史:

一、 中国城市照明建设历史回顾 

以下分类及内容来源于《中国城市照明发展与照明节能对策》[1](2009,肖辉乾、赵建平)、参考了2018阿拉丁照明产业调研白皮书——城市照明与特色景观篇[2],以及我以往的部分演讲内容:

城市照明指城市户外公共用地内永久性的固定照明设施及建筑红线内旨在形成夜间景观的室外或室内照明系统所提供的照明的总称

城市照明包括城市功能照明城市夜间景观照明(简称夜景照明)两大类。城市功能照明和夜景照明又可分为若干类照明。

中国的城市照明建设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60 年城市照明建设起步和开创阶段,主要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部分省会城市道路照明工程,如北京的长安街、上海的南京路、天津的和平路和解放路、广州的中山路等的道路照明,光源是传统的白炽灯;景观照明主要是一些特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外立面装饰照明,如北京的天安门和国庆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和重庆的人民大礼堂,以轮廓灯照明为主。

第二阶段 : 1961~1980年城市照明工程建设重点发展阶段,城市道路开始使用高压钠灯,高杆照明开始在城市广场、港口和码头推广使用,如北京东长安街、建国门内路段、车公庄大街、上海延安路、天津的南京路的道路照明改造工程、北京火车站和南京中央门广场的高杆照明工程。迎接国庆 3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夜景照明改进工程。

第三阶段 : 1981~1999 年城市照明工程建设全面发展阶段,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照明光源和灯具的品种、质量大大提升, 开始采用先进的通讯技术进行管理。开始进行“灯光工程”、“光彩工程”,启动了绿色照明,从分段建设发展到集中建设。

1980~1989 年进入城市夜景照明的全面发展期。1989 年上海率先在外滩和南京东路景区集中实施夜景照明工程的改造和建设,随后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也进行了景区性的夜景照明工程的集中建设。

以1997 年迎接香港回归和 1999年庆祝国庆 50 周年为契机,不少城市对一些重点景区和重大建筑物有计划地进行了城市夜景照明的建设。

第四阶段 : 2000~2015年,中国城市照明建设全面爆发的“黄金十年”, 也是中国城市照明规划真正意义上的发端。LED技术在这个阶段成熟,并被广泛运用。其中,2013-2015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沉寂和调整期,建设工作开始向小城市发展。设计、规划趋向于科学化、理性化,结合智控,工程质量得以提升,注重挖掘城市特色。

第五阶段 : 2016~今,新一轮照明规划启动,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投资加大,效果提升,出现了EMC、PPP等新模式。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国家大事件为契机。如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五国、青岛上合、武汉军运会等景观照明工程,单一城市景观照明工程的体量从早期的几千万、几亿上升到几十亿。

进入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中国城市照明的状况如何?又会走向何方?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城市光网报道[3],截至2020年4月26日,今年全国已公布的重点项目清单中,照明相关重大项目共4103个,相关投资额13.7678万亿,包括五大版块内容:市政工程照明、轨道交通照明、智慧城市照明、体育场馆照明、文旅夜游照明,以投资总额最大的三个省云南、四川、浙江省的照明相关重大项目数量分布来看,大体情况如下:

云南省相关项目量285个,相关投资额2.7142万亿,其中市政工程174个、文旅夜游69个、轨道交通照明40个,其他各一;四川省相关项目量345个,相关投资额2.1686万亿,其中市政工程315个、智慧城市13个、体育场馆照明和文旅夜游各8个、轨道交通照明1个;浙江省相关项目量309个,相关投资额1.4万亿,其中市政工程247个、轨道交通照明41个、文旅夜游13个、体育场馆照明6个、智慧城市2个。

从上述城市的项目构成可以看出,市政工程所占份额最大。市政工程所涉及的照明包括:道路照明、桥梁、市政园区、广场等照明配套设施,其中既有功能性照明,又有景观性照明;轨道交通照明和文旅夜游照明的数量也不少,智慧城市所涉及的智慧照明目前也开始成为了新的热点。

二、城市照明规划与“”城市人——自存与共存的城市光环境

城市照明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有一句照明人耳熟能详的话:“灯招客,客促商,商养灯”

迄今为止,城市照明建设的目的都在聚人气和拉动夜间经济上。前面我们提到了,最近几年城市照明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金额也越来越高,从一线到四线城市,都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的建筑立面灯光秀、山体照明、各种令人目眩神迷的文旅项目。

但是我们真的关注人吗?

城市照明规划从一开始由城市中上百个节点的景观照明设计方案碎片拼装成的“规划”,走到今天有一套固定格式、体例的“规划”,用了将近20年。但越往后走,实践越丰富,问题也越多,照明规划设计变成了一个流程。什么东西但凡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的程式,它的活力也就容易受影响了。

但除了技术规范,和具体的光的形态规划设计,城市照明规划的理论并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在这里我要借用一下城市规划中梁鹤年先生提出的“城市人”理论,来讨论我们这些年的城市照明建设是否做到了梁先生所说的自存与共存的平衡。

梁鹤年(2012、2019)[4][5]认为,人聚居是以最小的气力去追求最优空间机会,所谓最优就是自存共存的最高平衡,也就是亚里士多德指的个人跟群体的最大幸福。

从人的理性出发,“城市人”是一个以最小气力去追求最高自存—共存平衡的人。从人的物性出发,“城市人”是一个理性选择聚居以获取最优空间接触机会的人。

“城市人”不仅包含具备生命体特征的人类,还包含企业、学校、政府等群体组织。规划工作就是匹配典型“城市人”(主要以年龄、性别和生命阶段为变量)和典型人居(主要以人口规模、人种组合、人居密度为变量)。

联合国第三次住房与可持续发展大会提出了《新城市议程》,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人人共享城市(Cities for all)”,城市人理论与之不谋而合。

避免城市空间的错配是城市规划很重要的工作内容,而避免城市夜间光环境与“城市人”真实需求间的错配是照明规划很重要的工作内容。

三、共享的城市光环境

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下面我仅以我团队近几年的几个作品和相关研究为例,和大家一起探讨。

(1)城市公共空间中物理空间的回归

这是2018年5月,我和艺术家钟飙合作的灯光艺术装置“洞见”。这个作品是对由高层建筑立面所构成的城市公共空间被大量LED屏占据,所形成的巨大的被动观影空间的一种反思;媒体立面在信息传播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但为什么大家对建筑附着式媒体立面有着如此大的争议?

因为除了可控的光污染以外(为什么说可控,因为屏幕的亮度取决于画面的设计,所以,如果我们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它将不是问题),但这种观影空间侵害了高层建筑物业的拥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要形成完整的画面,一栋楼的立面上常常需要布置几千上万颗LED点,灯具和支撑结构会对窗洞口形成遮挡,甚至使窗扇无法开启:他们的采光权、夏季被LED屏所发出的光热侵扰、被屏幕所吸引过来的大量蚊蝇侵扰等问题如何解决?

但LED媒体立面同时又支撑了很多生产厂家和工程商,让他们能够活下去。这里就涉及到物业使用者与媒体立面相关利益者的“自存——共存”关系,还涉及到城市公共空间大量影像化后是否带来空间错配问题。

我们试图对此做出回应。
▲图1 “洞见”  作者:钟飙+严永红   摄影:廖永红 

图2  “洞见”采光、热工性能模型  建模:钟宜 

“城市景观照明的发展使得城市街道中高层建筑上铺天盖地的LED点光源,城市变成了“超级大电视”,使城市夜晚形象奇观化,制造出夸张、美丽的城市幻像。

同质化、无辨识度的影像剔除了各个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把街道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影院,市民和游客成为被动的观影者。

现代光电技术裹挟着资本用夸张的、只能远观和仰视的影像空间置换了城市公共区域的物理空间,淡化和掩盖了各种有趣的日常百态。

我们希望把城市夜空还给人,让人们可以同时用眼和身体去感知真实的城市物理空间。在这个图像替代文本的时代,影像化似乎不可避免。但真实的城市空间体验,应该让人可以感知季相、时间的变换所带来的光线、温度和声音的不同;

因此,《洞见》装置具有强烈的在地性特征——它所呈现出的形态、壳体上的每一个开孔、LED格栅的排列方式,以及影像和音乐,都是对特定物理空间的回应。

因此,它并不只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个影像播放器,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无论插电与否,人们因它而聚集到一起,穿越它,体验被它所包裹,感受变幻的日光透过计算精确的金属孔洞涂抹在身体上的那种或锩懒、或热辣的质感。”——严永红,开放源 2018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洞见》访谈

(2)城市老旧社区夜间光环境

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城市照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城市最光鲜的面子上,很少有人关注城市中那些老旧的里子。比如,城市老旧社区的功能性照明。

资料显示,本世纪我国将长期保持全球最庞大的老年人口,而重庆市已于1994年成为国内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比全国其他城市平均提前了5年[7];而重庆又是一个山地城市,在城市的核心区遍布着大量由梯道衔接的老旧社区,这些社区的老龄化程度特别高,由于梯道所造成的老人跌落事故频发。

据媒体报道重庆市菜园坝某梯道仅半小时就有5人摔倒,而夜间由于照明不足,问题则更突出[8]。团队对渝中区5个典型老旧社区进行了梯道照明的调研,发现这些社区的梯道基本没有照明,无法满足老年人夜间出行的基本需求,梯道夜间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对2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的访谈,发现有2成老人都有过在社区梯道上跌落的经历[9](数据来源:刘炜,《老龄化背景下山地城市老旧社区梯道夜间光环境研究》2020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图3 重庆渝中区红球坝社区梯道夜间照明状

经过测量,这5个社区室外梯道踏面平均照度最高的为4.32lx,其余大部分在1lx左右[9]。而根据CIE技术报告136-2000对室外人行阶梯和坡道的照度要求,踏面平均照度应该大于40lx。

我们城市照明灿烂的阳光一直没有照进这些社区,为什么?

因为没有足够的展示度,因为它不能直接拉动夜间经济。其实,给一个这样的老旧社区提供40lx的梯道安全照明,投入并不大。一套标准的LED截光型路灯(含灯杆、灯头及配件)大约要花1万元,一栋主干道上比较像样子的建筑立面照明至少要花几十万,一栋地标性建筑立面照明要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我算了一下,一个有6000多居民、有21条梯道的社区(其中有18级以上长梯道9条,重庆渝中区红球坝社区),整个小区的梯道功能性照明做下来,也不过几十万,还没有一栋建筑的立面照明投入大。

对这些弱势的“城市人”提供必要的关照,是城市管理者和城市照明规划者的责任

(3)小城镇城市道路照明

从第一部分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市政照明投入在城市照明总投入中是最大的,道路照明又是市政功能性照明中份额最大的。因此,各城市非常重视城市景观大道或城市主干道的照明,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由于城市景观大道道路照明的投入有时达到了数千万,远远超过其他照明,因此,对它在城市夜间景观中的角色期待也就更高——超越了仅仅保证高水平的道路功能照明质量,上升到以道路照明设施去传达地域文化、体现城市特色的高度。

所以,过去曾出现过备受诟病的“一路一灯”,比如到处都能看到仿天安门广场的玉兰灯,以及五花八门各种造型的花灯。这种花式“路灯”一是需要开模,造价高;二是有不少灯具的配光并不能满足道路照明的基本要求;三是有很大一部分形态、工艺粗糙。

对于城市市政管理部门的这种要求,专业照明设计师往往是抗拒的。但在下面这个案例中,我们换了一个思路来解决这个矛盾,这个项目是我和艺术家李娜合作完成的。

遵义市习水县产城大道是贯穿习水县城最重要的景观大道,全长10公里,处在浓雾区域。道路照明设计必须满足更高的驾驶安全要求,同时路灯外观要求反映地域文化、具有唯一性,满足严苛的预算限制和严格的节能要求。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直接使用了造型简洁、风格现代的标准灯杆和配光良好的路灯灯头,只是对它进行了比较精细的色彩处理:路灯设施表面涂以7种色彩来体现“多彩贵州”、以书法中“习水”的6种不同字体作为灯箱图案,以低成本将功能性道路照明设施升级为当地独特的景观要素;

每一套路灯设施外观配色具有唯一性,帮助司机和行人在甬长的城市道路上,快速精准地定位;

色彩变化还有效地缓解了在单调的环境中行驶给司机带来的疲劳感,增强了道路照明的视觉诱导性,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20W灯箱同时也是防侵犯照明设施,帮助行人在夜间快速识别对面来人。

项目完成后的现场测试及问卷调查证明,彩色路灯无论从增强驾驶的安全性、视觉诱导性、独特性方面都优于普通路灯

经济条件不同的城市,对城市照明往往有着不同的诉求,如何解决设计师与城市管理者“自存——共存”间的矛盾?技术+艺术也许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图4 设计:严永红、李娜  摄影:三棱镜建筑空间
图5 设计:严永红、李娜  摄影:三棱镜建筑空间

(4)城市景观照明中的动植物光生物安全

前面我们讨论了城市光环境对不同“城市人”的影响,但城市照明影响的不仅仅是人,还有城市里的动植物。在最后一部分,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城市公园和广场的景观照明对动植物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在重庆照母山森林公园夜间照明设计中,我们根据夜游范围内植物光耐受性的调查,谨慎地避开了光耐受性差的观赏植物,并大量采用了对重点观赏植物进行拍照后投影在地面上的特殊照明形式,以减少对园内植物、昆虫的影响。
图6 照母山森林公园核心景观区植物及鸟类分布(胡宗光、骆玉洁、胡韵萩绘) [10]

图7 公园主入口:每棵大树的影像(摄影:周利)[10]

项目建成后,进行了人工光照对植物及昆虫影响的追踪研究,在这里我略作一点介绍。

植物生长所需能源主要来自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植物叶片吸收的光能主要用于光化学电子传递、散热、以及反应中心对过 剩光能的应力响应[11]。

光照不足时,光合作用无法生产植物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从而导致植物黄化,严重的甚至引起早期死亡[12]。过量的光照则会导致植物过氧化作用,从而损伤生物膜结构[13],对植物的生理代谢造成伤害。

植物的开花发芽时间都受日照时长影响,这被称为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光周期现象其实是植物为应对各季节中光照时长不同而采取的一种策略。大量的景观照明使植物受到的光照时间被人为地加长,扰乱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落叶植物受到路灯的影响而导致落叶时间推迟。

团队硕士生刘相乾以照母山为切入点,跟踪调研了重庆13个公园和广场,选取受各类人工光照射频率最高的桂花树作为长周期观测实验对象,观测受不同种类人工光照射的桂花树枝条生物量(植物枝条生长量、枝条叶片数量)和叶片性状(植物叶片颜色、叶片形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得到不同人工光对桂花树生长的影响。

发现人工光的色温、强度与桂花树枝条生物量有显著相关性,如,LED蓝光会对桂花树叶片造成严重伤害,而中间色温、适量LED白光可以起到光照补充剂的作用,对桂花树枝条增长有正向作用[14]。(刘相乾.景观照明对重庆市常见景观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以桂花树为例,2019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景观照明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会影响昆虫的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昆虫对人工照明的趋光性会间接地对部分或完全依赖于夜间授粉的植物产生负面影响。资料表明,暴露在人工照明下的植物传粉昆虫群落,在夜间接触植物的次数减少,从而导致对应植物果实数量的减少。

团队硕士生刘雨姗,在不同季节分别对重庆市内5个公园不同类型的植物景观照明与昆虫趋光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用网捕法和捕虫板收集法共收集到约9000头昆虫并进行了分类,发现植物投光灯吸引到的昆虫以园林害虫为主,另有少部分益虫被吸引,金卤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传统光源的诱虫性高于LED光源,如,金卤灯吸引昆虫的数量是LED的2倍;同时,不同波长所吸引的昆虫种类也有区别。

照明方式、光照强度的不同也对昆虫的趋光行为有很大影响。她还针对天敌昆虫中华草蛉趋光行为与公园植物景观照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6]。(刘雨姗.基于中华草蛉趋光行为影响的公园植物景观照明研究,2019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城市光环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审美或拉动夜游经济的问题,要实现城市光环境的共享,需要多学科的参与和协同,让每个人、每棵树、每只昆虫都可以享受到城市带来的便利和福利,让我们更加谨慎地对待人和环境,让城市光环境更美好。

参考文献
[1] 肖辉乾、赵建平.中国城市照明发展与照明节能对策[J].建设科技,2009(18):22-27
[2] 阿拉丁.2018阿拉丁照明产业调研白皮书——城市照明与特色景观[R].2018
[3]城市光网.2020年公布全国照明相关重点项目投资大数据http://m.urbanlight.cn/specialspace/importantproject/index/2020
[4] 梁鹤年.城市人[J].城市规划,2012(7):87-96
[5] 梁鹤年,沈迟等.共享城市:自存?共存?[J].城市规划,2019(1):25-30
[6] 严永红.关于《洞见》装置.开放源 2018首届深圳艺术双年展媒体访谈,2018
[7] 黄莉.庆市人口老龄化对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需求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8]http://cq.sina.com.cn/news/m/2015-10-12/detail-ifxirmqc5028602.shtml
[9] 刘炜.老龄化背景下山地城市老旧社区梯道夜间光环境研究[D].2020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10]严永红,胡宗光.生态视角下的重庆照母山森林公园夜间光环境设计[J].中国园林,2019(1):139-144
[11] Barbara Demmig-Adams, William W. Adams III. Using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o assess the fraction of absorbed light allocated to thermal dissipation of excess excitation[J].PHYSIOLOGIA PLANTARUM 98: 253-264. 1996.
[12]马剑. 颐和园夜景照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D]. 天津大学. 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
[13]CHOWWS. Photoprotection and Photoinhibitory Damage [J]. Advance in Molecular and CellBiology , 1994 , 10: 315-326.
[14]刘相乾.景观照明对重庆市常见景观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以桂花树为例[D].2019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15]Eva Knop,Leana Zoller, Remo Ryser, Christopher Gerpe, Maurin Hörler1 & Colin Fontaine. 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as a new threat to pollination [J]. Nature, 2017, 08:206-209.
[16]刘雨姗.基于中华草蛉趋光行为影响的公园植物景观照明研究[D].2019重庆大学硕士论文


问答环节

问题1:中国城市的灯光亮化,从城市到旅游景区都是走粗暴多彩照亮模式。如何能够正本清源回归光艺术光文化光生态的常识照亮?

严永红:其实这是挺大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们整个的城市照明,现在最大的一个短板,是我们不太关注理论,我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人去研究这个城市照明,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技术层面,应该从更宏观角度的去研究以得到更好的答案。其实现在技术根本不是问题,中国不缺好的照明设计师,但是在决策层面是有问题的。

问题2:贵州路灯设计的独特性是什么?颜色算吗?

严永红:其实颜色当然不算独特性,但是我们的配色算,因为我们每一套路灯都是不一样的,在整个十公里的道路上找不出第二个一样配色的灯,我们把整个道路分为七段,然后每一段里边有六种颜色,这六种颜色是渐变的,灯头和灯管不一样,包括我们上面的每一个灯的字体也是有变化的。

问题3:请问严老师,室外灯具里面红黄蓝绿哪一种光谱对昆虫的授粉危害最大?如何避免?

严永红:这个问题非常专业,雨姗同学所做的这个研究,前面对比了很多种昆虫,所以不能武断地讲哪一种颜色的光对昆虫的行为有影响,不同的光谱不同的光色对应不同的昆虫,所以我认为需要投入大量的力量来做这个研究。

问题4:普遍的以亮度评价城市繁荣和安全的指标;以蚊虫少为户外卫生的指标,都需要重新审视吗?

严永红: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觉得这个其实您提的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非常需要的,就是我们需要细化我们城市照明的一些指标。因为亮度它是一个相对关系,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如果你去量我们洞见里边最吸引人的画面,你会被吓死的,因为它亮度非常高。但是为什么没有问题呢?因为人是不会盯着看的,但是呢,在有的环境里边人是会盯着看,所以说亮度是不一样的。我认为,我们真的需要把对动植物的影响这块儿放到我们未来规划的相关的规范里边去。

但是以蚊虫为指标涉及到一个问题,其实目前国内、包括国际上,这种应用基础研究上都是不够的,雨姗做这个实验大概做了一年,当时做的非常痛苦,我们的那个实验室很怕被烧起来,因为她要保证中华草蛉的幼虫的趋光行为,保证环境的温湿度稳定,所以说我们实验室的空调就一直开着,开了好几个月,我当时很害怕静电,所以说这个实验实际上是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去做。

我认为很多标准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可能在未来都会进行调整。

问题5:讲座里提到了与艺术家钟飙合作的灯光项目,对于架上艺术家,以从事绘画创作为主的艺术家来说,在未来,与灯光项目合作的交集点或者说可能性都有哪些?

严永红:这个问题谈到了和艺术家的合作,因为目前我合作的艺术家,是钟老师和一些雕塑家。在我看来,像钟老师,我跟他的合作,其实我们是一加一的模式,也就是说各司其职,一起创作,比如说一个想法提出来以后,我们俩讨论完以后呢,在做装置的时候,我就负责这个技术部分,钟老师,就对形态提出他的建议,整个项目里的画面、声音,由钟老师负责。

我不太喜欢以前的合作形式,以前是艺术家创作,照明设计师给艺术家配灯、配技术。其实我认为我和钟老师这种形式,能够把自己的擅长的东西更好的融合到一起,并节省时间,比如说在做技术环节的时候,钟老师就不用管了,他只管创作那一部分,至于技术怎么做,艺术家可以只提建议,技术从头到尾都可以不用管,因为我是技术上的专家,那么你的创作部分我也不去提什么建议,因为你是艺术上专家,所以说,我觉得未来可能有更多一加一的模式。

其实还有很多合作模式,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一些工作,我希望能够在一两年以后能够再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就比如说艺术和医学,还有我们照明的结合,那个更有意思,我想它也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下期预告
【活动主题】新媒体下的场域精神
【活动嘉宾】曹雨西曹雨西的作品横跨声音可视化的新媒体表演,伪逻辑性篡改初级电脑脑或物理编程,数据可视化作为现成品的当代艺术,灯光或投影形式的公共艺术以及任何以数字媒介产或流通的跨界创作。
他对自我的行为以及作品总结是:被整体社会意识形态逼迫下的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救赎,保留批判和自我批判意识的同时,坚持激进进取型的工作逻辑创新和深入。分别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计算机艺术系艺术硕士,现居留于美国纽约。
【活动时间】2020年5月20日20:30

课堂介绍

新媒体公共艺术委员会从2020年3月份开始,联合水印书院,结合线上微信群与新公艺公众号及新公艺线下论坛,开展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探索城市光美术馆在城市与产业的多维度与多场景融合,以期未来提升城市空间的美学品质,实现跨学科跨行业的公共艺术实践。

“传灯人微课堂”做为线上活动的重点,现阶段已邀请一众委员及特邀嘉宾进行分享,每周一期。未来会邀请各行业大咖一起加入我们,共同畅谈美学、科技与人文。碰撞出的智慧火花,给世界以至善至美的祝福。


— END-欢迎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来源:新公艺·城市光美术馆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出处
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云知光微课堂立场,如有问题,请联系平台处理。投稿/合作 | media@elicht.cn